進口蚵難辨識易混充。圖/台視新聞 製圖
進口蚵難辨識易混充。圖/台視新聞 製圖

市面上販售的帶殼牡蠣多數沒有標示產地,導致不少業者會將越南進口的牡蠣混充台灣牡蠣,加上兩者外觀相似,只有鮮度差異,若是製成食品,一般消費者根本分不出來,不僅嚴重衝擊蚵農生計,更是食安問題。台南蚵農發起抗議,盼政府管制牡蠣進口,並明確標示牡蠣產地確保食安。

越南進口年逾1300噸 佔台南蚵年產量1/3

台南外海的浮棚式養蚵,年產約4,500噸的牡蠣,如今越南進口的牡蠣,光是2021年11月為止,就已經進口超過1,300噸,嚴重搶食台灣蚵農市場,讓台灣蚵農的生計大受影響。

蚵農控訴,自己養的牡蠣根本賣不出去,且因市售的牡蠣多半沒有標示產地,進口與本地兩者外觀相似,只有鮮度差異,一旦製成食品,消費者根本難以分辨。

進口蚵難辨識易混充 蚵農盼立法標示產地

為了提出抗議,蚵農將30部膠筏開到航道上,鳴笛表達不滿,台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表示,「進口蚵的量能已經超過了,影響到我們的本土蚵產品」。

總幹事強調,本地的牡蠣都是產地直送,所以鮮度會比較鮮,風味也會比較醇厚一點;但若有業者購買些許的台灣蚵後再混充越南蚵,大大影響本地牡蠣聲譽,盼能政府能規範產地來源,讓消費者有所選擇,不讓低價進口的越南牡蠣魚目混珠,造成食安問題。 

台南/黃富祺、梁家瑋、王懿昱 責任編輯/吳東穎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