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釐清社區中是否存在許多潛在的感染黑數,台北市政府和北醫附醫等單位合作,針對萬華地區的民眾進行血清抗體研究,這項計畫獲得疾管署同意,也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的審查,預計最多將收案6千人,抽血3次,追蹤半年。這項研究,可望了解社區實際感染的情況,除了看確診個案外,還可以找出是否有「未被掌握」的潛在感染者,進而調整防疫策略;其次,也可了解「確診者的血清抗體變化」;另外,對於未感染但打過疫苗的人,也可以分析抗體效價變化。
抽血3次追蹤半年 揪無症狀感染調整防疫策略
台灣本土疫情在5月大爆發,尤其是台北市萬華區更一度被視為疫情熱區,為了找出社區中是否還存有潛在黑數,台北市政府和北醫附醫等單位合作,將針對萬華地區的民眾進行血清抗體研究。
有感染科專家認為,在疫情後,的確有必要做血清的流行病學研究,才能有助於國內適時調整防疫策略,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推估萬華的居民在這一波疫情中間,有人被感染但是卻無症狀,透過研究,整個感染的母數會比較準確地浮現出來。
這一次萬華血清抗體研究已經通過疾管署同意,也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審查,研究會針對萬華區的確診者和非確診者做抽樣,第一階段先抽1千人,接著分階段抽樣,最多收案6千人,總共追蹤6個月,抽血3次,等到血清抗體研究結果出來,就能找出社區中是不是還有「沒被掌握的潛在感染者」,也可以藉此釐清台灣的死亡率究竟是不是偏高,讓總感染人數更加清楚。
觀察確診者血清抗體 挹注抗體檢驗疫苗研發
另外,能藉由了解確診者的血清抗體變化,幫助未來各種抗體檢驗,或是疫苗研發;至於沒被感染的人,也能從中分析在打完疫苗後,抗體效價的變化。
萬華血清抗體研究。圖/台視新聞邱政洵說明,現在要知道推估是不是自然感染,測的抗體就不能是測S蛋白,譬如說是測N蛋白的抗體,才能反應說這個人得到這個抗體是來自自然感染。
隨著本土疫情趨緩,台北市府啟動萬華血清抗體研究,預計明年中旬,研究會完成,這份研究報告也令各界關注。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林湘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