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平面媒體統計,在5月11日至7月4日的死亡個案中,有近半數從死亡到公告超過3天,最久的個案甚至長達30天,遭質疑醫院通報確診死亡人數與中央公告「有時間差」。但有專家幫忙緩頰,在這波疫情爆發初期,因為醫療量能吃緊,加上又有行政程序,通報才會大塞車,但現在PCR採檢速度快,問題已經大幅改善。
5/11-7/4個案近半死亡到通報超過3天 最久30天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下滑,但死亡人數日前連續幾天仍舊維持2位數,就有聲音質疑,這些恐怕都還不是真實數字,因為從醫院通報死亡到指揮中心公布,似乎持續存在時間差。
根據平面媒體統計,在5月11日至7月4日死亡的676位個案中,有近半數從死亡到公告超過3天,有17例整整超過10天;甚至案8205在6月3日死亡,卻直到7月2日才公告,延遲長達30天。
疫情初期醫療量能吃緊+行政程序 通報大塞車
「剛開始疫情爆發時一陣混亂,那時候真的是沒辦法。」北市聯醫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表示,當時他也有疑問,譬如說指揮中心公布死亡5個,但光他們仁愛院區就有5人死亡,「我就知道那時候會有延遲,不過現在都不會了,因為PCR速度太快了。」
現PCR採檢速度快 通報塞車問題大幅改善
對於外界質疑,有專家幫忙緩頰,指揮中心也解釋,整個死亡通報流程是醫院在開立死亡證明書後,先通報地方衛生局,再上傳至指揮中心。而這波疫情初期,因為醫療量能吃緊,加上行政程序,所以通報大塞車,現在已經顯著改善。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也表示,「新冠會造成死亡的黑數,基本上都會出現在輕症猝死的病例,以後在有死亡診斷書的人,要開死亡診斷書之前,一定要篩查新冠的話,基本上來講大概就可以減少,這方面的黑數。」由於死亡通報並非是指揮中心認定的疫情優先事件,外傳的時間差,才會讓「黑數論」始終存在。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朱怡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