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竹山,竹子產業曾風光一時,1970年代全盛時期,鎮上有三百家竹工廠,現在僅剩五、六家,賴彥池是國寶級大師賴進益的兒子,但他從小就排斥從事竹子相關產業,長大後擔任私人飛機維修師,2016年,本來要被派駐美國工作,因為父親身體出狀況,他捨棄高薪,回到竹山老家,他努力轉型,讓家中的竹產業走出困境,成功開創出大型竹編藝術的創作市場,並且讓台灣竹子在世界發光。
扛起三公尺長,十公斤重的孟宗竹,賴彥池肩上扛著的,不只是沉重的竹子,還有傳承的重擔,父親是國寶級竹藝大師賴進益,很難想像小時候寫日記,賴彥池的夢想,不是向父親看齊,而是開飛機,他甚至排斥成為「竹二代」。
父為國寶竹藝大師 兒時排斥成為竹二代
在外打拚17年,曾在五星級飯店擔任管理工作,後來如願進入航空界,雖然未能成為飛行員,當到了私人飛機維修師,同樣是他熱愛的工作,擁有令人羨慕的高薪,就在即將被派駐美國工作前夕,父親身體亮紅燈,他也做出改變人生的決定,賴彥池說:「我那個時候的想法是,先讓外界看到我們的竹產業,第一個就是先從DIY開始,我把以往只有工藝師,老師傅能夠做的竹家具先簡化,像樂高的概念,然後去跟旅行社結合」。
不管是竹編蓮花椅,或是流線造型的竹沙發,賴彥池讓竹家具變時尚,善於行銷的他,還推出竹家具、竹工藝DIY課程,甚至開發可重複使用的,竹纖維吸管、纖維餐具,商品琳瑯滿目,充滿文創魅力,但看在父親眼裡,卻是吃力又不討好,父子間常為了成本管控,衝突不斷,賴進益說:「經營這個產業,就是有很多的條件,不像一般年輕人講的,好像他有一種熱情投入,錢就花,什麼就投資,什麼就怎麼樣,一種理想」。
竹工藝轉型文創 賴彥池將台灣竹子推向國際
說服不了父親,就用行動證明,就在返鄉隔年,接下台中花博竹跡館的案子,挑戰不可能任務,賴彥池表示:「花博竹跡館是在台灣的工藝師,比較不敢去碰觸,因為它只有四個月的完工期,以往以工藝師的做法,他們會說,大概要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可是客戶沒有那麼多時間,可是我敢接,因為我用結構與模組的概念 下去看這個作品這樣子,所以讓我們把它做出來」。
隔年又接下桃園農博的入口意象「五腳亭」,也獲得國際空間設計大獎,不僅讓世界看見台灣竹子之美,還接下不少國際訂單,讓父親對他刮目相看,賴彥池表示:「我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讓年輕人,他也能夠加入這樣子的產業,那加入竹產業,他是能夠有好的生活,他不用離開故鄉,他在竹山,他願意學習,然後我們就可以把年輕人持續的留在這個地方」。
從家鄉再出發,賴彥池和其他,默默為竹產業付出的人一樣,都是翻轉小鎮的一道燭光,這群人一起點亮竹山,努力讓山城發光,未來就像焰火試煉下的竹子一般,綻放希望光芒。
記者/李心嵐 江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