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連續服用14天以下)使用類固醇,也有產生副作用的風險,尤其是服用後第一個月風險最高
  • 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產生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多1.8倍,敗血症增加2倍,心臟衰竭機會高出2.4倍

民眾看皮膚科或是呼吸道症狀,有時醫師會開類固醇服用,但短期(連續服用14天以下)使用類固醇,對人體就有副作用風險,最新研究證實,短期服用類固醇,會產生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及心臟衰竭風險,比不曾用藥民眾足足多出2倍,尤其服用後第一個月風險最高。雖然短期服用有風險,不過醫學團隊表示,民眾不應擅自停藥,仍應交由專業醫師討論評估。

不只長期有害! 吃類固醇後第1個月風險最高

平常就醫,醫師可能會開類固醇供民眾使用,雖然醫學上已證實,長期服用類固醇恐對人體產生嚴重副作用,不過最新研究發現,原來短期服用類固醇,對人體也有影響。

國衛院與長庚醫院最近登在國際內科醫學期刊的研究結果,顯示短期使用口服類固醇,產生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多1.8倍,敗血症增加2倍,心臟衰竭機會更高出2.4倍,尤其是服用後第一個月風險最高。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指出,醫師與藥師在開立口服類固醇的時候要小心,事實上類固醇不是過去以為的絕對安全,特別是在開立後的一個月內,要注意病患有沒有產生類固醇的副作用。

短期吃類固醇85%無慢性病 多數是治療皮膚

研究也發現,全台共1/4民眾曾短期口服類固醇,其中85%是無慢性病史,大多是為了治療皮膚及耳鼻喉科等疾病,其中包含濕疹、蕁麻疹、搔癢以及呼吸道等相關疾病為主。姚宗杰提醒,慢性疾病史的個案跟一般民眾相比,產生類固醇相關副作用的風險特別高,如果要開立口服類固醇,得更加謹慎。

雖然研究證實,即使短期服用類固醇也會產生風險,不過醫師仍建議,民眾不應自行停藥,應和專業醫師討論,以免造成更多健康危害

台北/邱于庭、林益新 責任編輯/林湘芸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