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近日表示,將容許烏克蘭使用德國提供的武器對俄羅斯境內發動長距離攻擊,顯示德國對軍援策略出現重大轉變。過去柏林當局對相關攻擊行動多持保留態度,如今在俄軍持續加劇攻勢下,態度明顯轉為強硬,外界認為此舉意在對莫斯科釋出強烈牽制訊號。
德國鬆綁軍援射程限制 烏軍可擴及俄境內軍事打擊
根據美聯社及NHK報導,德國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近日表示,將不再對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設定射程限制,意味著烏軍得以使用西方提供的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軍事目標。此一政策轉向,與英國、法國及美國立場一致,顯示西方對烏克蘭軍援的態度進一步強化。
梅爾茨26日於德國公共電視WDR舉辦的論壇上指出,烏克蘭過去受限於射程限制,無法打擊俄羅斯本土目標,如今已具備相關能力。他強調,「長程火力」指的是讓烏軍具備攻擊俄軍境內深處,例如指揮中心或補給線等關鍵軍事目標的能力。
儘管梅爾茨表態鬆綁限制,但他並未明言是否將提供烏克蘭射程達500公里的「金牛座」(Taurus)巡弋飛彈。該型飛彈具備對俄境高價值軍事設施的精準打擊能力,為烏方長期積極爭取的援助項目。不過,梅爾茨領導的聯合政府內部對此仍存分歧,特別是社會民主黨陣營對升高衝突風險有所疑慮,導致援助與否尚未明朗。
德軍援政策轉變 俄斥「極其危險的挑釁之舉」
在軍援規模與透明度方面,德國政策也出現調整。德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烏克蘭軍援國。與德國前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主張的戰略保守不同,梅爾茨上任後積極調整政策立場,並推動歐洲盟國在軍援議題上採取一致的步調。德國政府亦表明,未來將不再對外公布所有軍援細節,以維持「戰略模糊」,防止過早暴露軍事部署。
對於德國新政策,俄羅斯方面則表達強烈不滿。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iy Peskov)批評此舉是「極其危險的決定」,並認為這將破壞政治解決空間。他進一步指出,西方國家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已構成「間接參與對俄戰爭」,對區域局勢形成嚴重挑釁。
責任編輯/周瑾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