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近期出現「拔官潮」,近期因監控共軍艦艇照相品質不佳,與回傳速度太慢,將抗中作戰的3艘一級艦輔導長全部「拔官」調職。對此,海軍司令部證實此事。
國防部今日召開例行記者會,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表示,此事件源於2月26日中共片面宣布在台灣西南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海軍隨即派遣3艘艦艇執行監控與蒐證任務。儘管任務順利完成,艦長們也獲得獎勵,但在檢視輔導長的工作表現後,發現未能確實依照海軍戰略溝通指導,在文宣蒐整與回傳時效上皆有精進空間,因此進行職務調整。
邱俊榮指出,海軍回報機制區分為「應急」與「一般例行」兩種,平時例行回報約1小時一次,但此次事件發生於西南海域外37海浬,距離高雄相對較近,屬於戰備急需狀況,因此艦艇到達海域後,應迅速透過語音結合影像進行即時回報。然而,當日回報流程超乎標準時間,未能達到20至30分鐘內完成8MB資料傳輸的要求,顯示執行上仍有進步空間,故對相關人員進行適當懲處與職務調整。
對於外界質疑此舉可能影響士氣,邱俊榮強調,調整職務並非懲罰性「拔官」,也不影響個人軍旅經歷。完成教育訓練後,相關人員仍有機會回任歷練,海軍也會持續關心與輔導,確保官兵信心不受影響。
然而,該決策在海軍內部仍引發不小爭議,主要原因在於海軍輔導長人力短缺,加上海上拍攝本就受環境影響,必須考量與共軍保持安全距離,且現有公發器材並非最先進設備,種種限制下,要求即時、高畫質影像回報確實具備挑戰性。
責任編輯/黃靜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