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齊提出兩大體育政策。圖/讀者提供
周思齊提出兩大體育政策。圖/讀者提供

中職前兄弟象球員「周董」周思齊先前在台北大巨蛋風光退役後,除了持續耕耘棒球事業,他也投身長期關注的體育議題,立法院今(7)天召開運動部運景座談系列座談會,他出席與會更提出兩大政策,認為體育文物可透過「藝術銀行」典藏,也希望政府有專責的行政單位,正視體育珍貴文物,盼透過運動賽事帶來的榮耀,超越網路上撻伐、批評的聲浪。

周思齊去年7月因出席國民黨立委柯志恩與民眾黨立院黨團總召黃國昌舉行的體育賽事防賭公聽會,遭到網友撻伐,他提到對於網路上的批評聲浪,在網路世界很正常,但他的初衷都是希望能改善體育環境,讓外界了解體育界想法,「讓運動及體育賽事帶來的榮耀,超越網路上撻伐及批評的聲浪」,這是他想透過運動帶給台灣人民的想法。

周思齊今天出席由民進黨立委陳培瑜、吳沛憶舉行的公聽會,除了無懼外界輿論,他更提出兩大體育政策,首先,他點出過去體育署對運動文化政策的路線,被視為過度側重奪牌主義及數位典藏,反而忽略運動文化本身的多元典範,以及其歷史與社會意義。

周思齊提出兩大體育政策。圖/讀者提供

周思齊建議可參考文化部「藝術銀行」制度概念,結合運動發展基金,比照文化部在藝術銀行上透過專業團隊的媒合,或許能開創另一個不同的可能性,像是近來職棒工會為球員做實戰球具的拍賣,讓文物可被估值及循環展示,也可以算是典藏的另一種可能。

台灣需要國家運動博物館 吳沛憶:未來運動部不該迴避

另外,周思齊指出,運動文化政策不只是產業政策,應該用更專業的角度,成立專責的行政單位,他點出台灣過去有太多體育前輩的珍貴文物,已隨著逝世被處理掉或是消逝在歷史中,又或者被遺忘在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因此期盼政府能重視,與會的成大歷史系教授謝仕淵也說,「台灣需要一座國家運動博物館」,彰顯國家運動各方面的成就和國力。

陳培瑜則進一步表示,運動文化不應只關注奪牌故事,但過去體育署在運動文化議題上,每年投注3000萬預算在「數位典藏」,而忽略紀錄積累、博物館、文物和影視音出版,她認為未來運動部成立應該要更加推廣運動文化的各項議題。

吳沛憶也說,立法院先前三讀通過的《運動部組織法》中,組織任務就是「形塑運動文化」,她建議,未來運動部的組織設計中,可考慮以「運動文化資源司」的高度,去設計建立台灣運動文化的機制,對於運動博物館的設置也不應該再迴避。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