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買蔬菜水果荷包縮水的狀況,未來恐怕會成為常態?民間團體綠色和平調查指出,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出現極端氣候,像是高溫、乾旱、極端強降雨等,導致蔬果減產、推升物價被稱為「氣候通膨」,在2020年至2023年間,青蔥價格漲幅最高達4倍、柿子價格漲幅最高達3.4倍,呼籲政府應積極正視氣候通膨問題。
調查:2020到2023年 青蔥價格漲幅最高4倍
菜市場蔬果琳瑯滿目,近年蔬果價格除了受到整體物價上漲的影響,也跟氣候變遷脫離不了關係。菜販蕭小姐表示,「去年是沒有颱風(影響),可是東西(農作物)還是長不出來,就是因為天氣熱的關係,價格一定會比較貴,因為東西少,而且葉菜類最明顯。」
近年來,每逢天氣熱或大雨造成淹水,部分蔬果就嚴重減產,讓攤商相當無奈,就連民眾也很有感。菜市場顧客表示,「像葉菜類的話,以前我們大概一斤二、三十塊,現在都四、五十起跳,如果碰到氣候再變化,物價又會漲。」
民間團體「綠色和平」調查發現,2020年至2023年區間,各種農作物,像是椪柑、玉米、冬瓜、柿子,受高溫、乾旱影響漲價較明顯,其中柿子價格漲幅最高達3.4倍;另外,青蔥、茄子、芭樂、洋蔥則是受到極端強降雨影響,尤其青蔥價格漲幅最高達4倍。
綠色和平氣候與能源專案主任方君維表示,「像是今年的大里的荔枝,二、三月的時候初春開花季的缺水,產量整整下降了九成之多,一公斤就高達520塊。」
2035年起食物價格 估年增0.9%到3.3%
氣候通膨不只影響台灣,歐洲央行等單位調查指出,未來氣候升溫恐會導致全球食物價格,從2035年起每年增加0.9%至3.3%,預估未來全球87%稻米、36%小麥的產量,將因高溫面臨乾旱風險。
農業部:不能有農產品必須維持低價觀念
對此,農業部回應,社會上不能有農產品必須維持在低價的觀念,但仍尊重市場機制;環境部也將持續,積極推動減碳計畫,確保農業生產。
台北/楊祥瑜、陳建國 責任編輯/曾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