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症狀多元,常見的是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等。示意圖/台視新聞
類鼻疽症狀多元,常見的是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等。示意圖/台視新聞

凱米颱風帶來暴雨,加上午後對流旺盛、大雨狂炸,國內已陸續傳出「類鼻疽」的感染案例,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示警,類鼻疽的潛伏期長,可至數月或數年,死亡率高達75%;疾管署也預估,到8月下旬都是確診高峰,民眾要避免接觸汙水降低感染機會。

風災後「類鼻疽」疫情爆發 8個症狀別輕忽

上個月凱米颱風侵襲過後,國內陸續出現類鼻疽的個案,根據疾管署類鼻疽通報人數,累計至8/5總計有28例,其中14例是風災後出現,疾管署也預估,到8月下旬都是確診高峰,民眾要避免接觸汙水降低感染機會。

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類鼻疽是一種死亡率高達75%的疾病,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起,這種細菌存在泥土、土穰之中,常在雨季、颱風侵襲之後發生,類鼻疽症狀多元,常見的是發燒、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等,初期病徵跟感冒類似。

各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罹患類鼻疽,其中老人跟小孩以及慢性病患、皮膚外傷者則是高風險族群,而抵抗力較差的患者,重症機率也會比較高,容易導致肺炎、腦炎甚至是敗血症,因此黃立民醫師呼籲,如果有發燒、頭痛、皮膚潰瘍一定要提高警覺,尤其高燒持續一到兩天,全身不適感超過以往經驗的話,務必要就醫治療。

目前沒有針對類鼻疽的預防疫苗,只能以抗生素治療;疾管署也建議,民眾如果會接觸到濕土或汙水的話,要使用鞋套跟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暴露,如果不慎接觸也要盡快沖洗乾淨。

台北/陳酈亭 責任編輯/曾以馨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