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之下,遲緩兒人數卻增加!衛福部統計,去年我國遲緩兒通報個案約3.4萬例,比12年前增加超過一倍。馬偕醫院早期療育評估中心臨床發現,受後天因素影響的遲緩兒已達門診個案的三成,去年就增加約一萬名個案,「只會聽、不會說」,部分原因可能跟長期使用3C產品有關。

童「只會聽、不會說」 不排除與常用3C有關

孩童到了適當年齡卻還不會表達,讓不少家長憂心。有醫師分享一名4歲男童就診時講話支支吾吾,其他醫師也有遇過3歲男童僅能發出「嗯、啊」等單音,深入追究原因恐怕是跟家長工作忙,讓孩子長期使用3C產品有關。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遲緩兒通報個案遽增,12年內增加人數超過一倍,以去年為例,通報人數3.4萬例,其中男童發展遲緩比例是女童的兩倍。

國內遲緩兒通報個案遽增。圖/台視新聞

馬偕醫院進一步調查,受後天因素影響的遲緩兒已達門診個案的三成,去年就增加約一萬名個案,「只會聽、不會說」,部分原因可能跟長期用3C產品有關。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不管是看手機或電視,若沒有人跟幼兒對話,不只是語言能力遲緩,有時候智力的發展也會有問題。

童發育期大腦應多互動 增加語言交流刺激

有醫師分析,幼兒大腦正在發育階段,若長期沒有互動或是語言交流刺激,孩童的腦部各區域神經元會增長緩慢,甚至不增長,進而影響智力和語言發展。

幼兒發育期間大腦應多互動。圖/台視新聞

台北慈濟醫院兒科部醫師蔡文心舉例,可以教幼兒「挖土機用來蓋房子」,如果從來沒有教過這些東西,是不會天生就學會的。此外,醫師也推薦「親子共讀」,講故事給幼兒聽,甚至帶小朋友去公園玩。

3歲童能表達完整句子 醫:詞彙不足速就醫

馬偕醫院強調,通常二歲幼童就可講約五十個單字,三歲幼童已經可以表達「我要吃飯」等完整句子,家長若發現孩子詞彙量不足,應該就醫篩檢治療,醫師也建議家長盡量對學齡前幼兒多說話,才能刺激腦部發展。

三歲幼童已可表達「我要吃飯」等完整句子。圖/台視新聞

台北/楊祥瑜、陳建國 責任編輯/吳苡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