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總統賴清德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健康台灣」政見中,「降低癌症死亡率三分之一」是重中之重,但醫界直言「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癌症篩檢主要經費財源為菸品健康捐,但菸捐收入逐年下降。衛福部國健署擬定最新國家癌症防治計畫,2025年所需經費將近76億元,但菸捐收益明顯無法支應。對此,國健署不排除向中央爭取公務預算。
凍漲每包20元!「菸捐」逐年減少 衝擊癌篩經費
癌症依舊位居2022年十大死因之首,國健署為此提出「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2024-2030年)」,其中5大策略包含強化癌症防治體系、降低癌症風險、擴大癌症篩檢服務等項目,目標是30至70歲癌症過早死亡機率從7.74%下降至6.42%,全癌症5年相對存活率須達65%以上。
不過,醫界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癌症篩檢主要經費來源是菸品健康捐,但每包僅20元,且已連續15年凍漲,菸捐收入逐年下降。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呼籲,國健署在下半年盡速召開會議,討論是否要調漲菸稅跟菸捐。
癌篩經費不足 國健署擬爭取31億元公務預算
國健署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顯示,2025年所需經費約76億元,其中包含癌症衛教、癌症篩檢等項目,但預估菸捐僅能支付44億元,而2030年所需經費更高達96.7億元,因此國健署不排除將爭取公務預算。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希望2030年後能夠達到至少年篩千萬人的目標,並強調其經費不可能完全靠菸捐,所以希望能夠爭取公務預算,由行政院主計總處協處菸捐收益明顯無法支應的部分。
對於已經達到篩檢年齡跟條件的民眾,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提醒,一定要去做篩檢,才可以減少往後在醫療上的支出。
台北/楊祥瑜、陳建國 責任編輯/李顯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