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公阿嬤小時候念的書長什麼樣子,內容和現在有什麼不一樣,150年前清朝時期教科書又是什麼模樣呢?台灣史上第一場,跨越百年的教科書特展,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登場,令人大開眼界。
民國3年「動物學」教科書 編列解剖學內容
紙張泛黃斑駁,邊邊角角還有一點磨損,90年前阿公阿嬤小時候念的教科書長這樣,還有小學衛生課本、國語常識課本,現在學生恐怕很難想像,早年的教科書教些什麼。
教科書特展在台北登場,從清咸豐年間一直到民國,橫跨150年學生們所使用的教科書都在這,其中這本民國3年出版的中學動物學教科書,竟然編列蝦子、海膽、烏賊等動物的解剖學內容,還有民國22年出版的衛生教科書,以及民國42年的常識課本,教導學生如何耕種、計算田地大小,甚至採收季節這些農業相關資訊也得念,這和現在學校的教學內容真的有很大差異。
參展民眾說,「我很想看以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在讀什麼的書,以前戒嚴時期的教科書,還有蔣公的東西,想看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或是現在看不到的」。
共同策展人周育如表示,以前要學習的東西是當下的問題解決,現在要了解的議題是更為整合性的,包含氣候變遷、地球所面臨的問題。
一本本珍貴書籍展現不同時期台灣的教育史,更發現因為社會發展歷程與時代變遷,教科書內容也會有大不同。
台北/劉芝宇、盧柏璁 責任編輯/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