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福島核廢水將排入海。圖/路透社、美聯社
日福島核廢水將排入海。圖/路透社、美聯社

日本311大地震屆滿12年,日本政府預計今年春夏之際,要將福島核電廠上百萬噸的廢水,陸續排放入太平洋。而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今(13)日指出,我國自100年起,抽驗日本進口食品、我國海產品輻射檢測,均未超過衛福部食品標準;未來福島排放放射性物質,主要沿黑潮延伸流向東傳輸至太平洋東岸,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屆時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低於儀器偵測極限,對台灣並無輻射安全影響。

有關日本政府規劃將福島含氚廢水排放入海、媒體報導政府恐無進行輻射監測乙事,原能會表示,政府高度重視,已跨部會組成因應平台,原能會本於輻射安全主管機關職責,已與相關部會合作進行全方位海域輻射監測與擴散分析。

原能會就相關作為說明如下:

一、原能會於日本福島核災後,即逐步建立我國對境外核災與後續影響之應對能量,並自100年起協助衛福部食藥署與農委會等單位對其抽驗的日本進口食品、我國海產品進行輻射檢測,每年檢測量約1萬3千至1萬8千件,自100年迄今已執行20萬餘件日本進口食品輻射檢測,均未超過衛福部食品標準,原能會並積極逐步提升量能,邀集國內7家食品輻射檢測實驗室成立檢測國家隊,使每年食品輻射檢測量能可達近7萬件,確保食品輻射檢測量能充足無虞。

二、針對海域輻射監測部分,自106年起開始執行海域輻射監測計畫,進行台灣海域輻射背景調查與監測;108年獲知日本有可能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理福島第一核電廠之含氚廢水時,原能會即密切關注日本相關處置動態;110年亦因應日本政府決定採用海洋排放福島含氚廢水,擴大進行台灣海域輻射監測,建立海域氚輻射背景資料庫。

106年迄今已完成海水、海生物、岸沙等樣品之採樣及放射性分析檢測約3,500件次,所得分析結果均無輻射異常狀況。

三、另為瞭解未來日本排放作業對台灣海域的可能影響,原能會核研所與氣象局合作,於110年7月至111年12月執行「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環境輻射監測及安全評估整備計畫」,運用計畫開發之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分析技術,以過去10年洋流歷史資料庫進行案例分析,模擬探討日本排放作業對台灣海域的影響時間及濃度。

分析結果顯示,福島排放的放射性物質主要沿黑潮延伸流向東傳輸至太平洋東岸,但因傳輸過程中可能受向南渦流的影響,不排除最快1年流到台灣海域,但到達台灣海域之放射性物質活度濃度已低於儀器偵測極限,對台灣並無輻射安全影響。

四、因應日本排放規劃,原能會已擴大跨部會合作,成立112至115年「國家海域放射性物質擴散預警及安全評估應對計畫」,並刻正與各相關部會共同執行包含海水、漁獲物、進口水產食品、海域環境生物樣本等全方位海域輻射監測,及進行海域輻射擴散預報系統優化作業,將於日本排放時提供擴散預報分析,模擬放射性物質海洋傳輸路徑,預測可能影響範圍,確保我國海域環境與國人海產食品輻射安全。

五、原能會為守護台灣海域環境與國人輻射安全,會持續透過跨部會合作,進行全方位海域輻射監測與擴散預報,以科學數據確保我國海域與民眾輻射安全。

責任編輯/殷名慧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