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變局,台商加速「撤中」。圖/非凡新聞
兩岸變局,台商加速「撤中」。圖/非凡新聞

中美科技戰加速台商轉移生產基地,中國嚴厲的封控措施,更加深台商出走的決心,根據調查,有25.7%的台商,把部份生產或採購業務撤出中國,如果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中國讓利的ECFA終止,該怎麼做準備?

美智庫調查對岸台商 逾兩成五正撤離「中國」

美中科技戰持續升級,美國技術管制,加上能耗雙控,20大後強調共同富裕,再加上嚴厲的清零封控,更加深台商出走的決心,根據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所做的最新調查,有25.7%的台商已把部份生產或採購業務撤出中國,33.2%的台商正在考慮,學者分析台商正加速撤離中國。


台商加速撤出中國。圖/非凡新聞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認為,客觀上整個經濟環境下行的非常快,在主觀上面來講,中國政府種種的政策,其實已經讓台商失去信心了,現在看到台商離開中國的情況,其實可以說是方興未艾,大概預期在未來這一段時間裡面,因為這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大概加速撤離中國的情況應該會很快進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則說,因為美國的技術管制,所以很多半導體的高階製程必須要做一些移動,但是有些產業,比如說市場在中國大陸的就比較難切割,但是有一波新的動力在驅使他們要快速離開。

美中科技戰難選邊! 專家籲供鏈一分為二

美國全面防堵中國大陸崛起,美國在去中化、中國在去歐美化,專家建議台商應將供應鏈盡量一分為二獨立運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暨聯盟事業副執行長劉鏡清表示,將來的供應鏈會分成中國為主的供應鏈跟西方為主的供應鏈,要迎合這樣兩個供應鏈需求,一定是要切割,包括中國政府現在推的是本土化,也在把西方世界給去掉,但是很有趣的是,很多台商利用這個機會抓本土化的商機,這兩個商機分開,美國要求台商往其他國家走,甚至往墨西哥、德州去走。

但長期以中國市場為主的台商,還是必須得留下來,專家提醒,當兩岸政治風險升高,在中國的本土化要加快,管理能力要加強,劉鏡清就說,留在中國的企業一定要特別注意,如果兩岸將來發生任何的戰事,其實兩邊是敵對的,如果在中國的高階主管還是由台灣人管理時,會面臨管理員工困難,跟當地政府溝通的難題,應該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績效管理機制跟管控機制,讓中國的勞工可以上到比較高階,至少要到副總等級,才有能力將來幫忙安撫員工跟政府去溝通,讓在中國的生產事業能夠順暢。

台商卡位去歐美商機 專家籲高管「中國化」

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比,依然高居總量的4成,許多台灣企業依然仰賴中國製造基地與內需市場,多數人最擔心的是,中國會不會對ECFA出手,因為受惠ECFA早收清單的台灣業者,每年可以省下近8億美元,新台幣約240億元的關稅,其中石化、紡織、機械設備等,在成本上有競爭力,但未來做全球生意,該如何降低政治風險。


ECFA關稅年省240億新台幣。圖/非凡新聞


邱俊榮認為,ECFA中斷不是不可能的事,當然從壞處來講,一年得多繳幾百億的關稅,但是如果可以借這樣的機會,去盤點整個產業結構,包含是不是過度的依賴製造業、是不是高度地集中在中上游產業,在面對全球供應鏈新興的發展趨勢,是不是產業需要有點轉型,譬如說朝軟體、5G的智慧應用,把市場更多元分配。

中國對台戰略改變? 專家直指「3個訊號」

專家進一步分析,從三個訊號可以看出,大陸對台灣的戰略是否改變,王健全就說,如果ECFA也切斷了、將來陸客觀光不來了,或者兩岸小三通也沒辦法通的時候,其實從這個小訊號就透露,大陸的和平大戰略有在改變,因為他本身經濟現在面臨金融危機、房地產危機,其實比兩岸緊張來的更嚴重。

20大之後,中國進入更難預測的時代,再加上台灣跟美國總統大選明年起跑,兩岸政治風險會不會升高,經濟風暴持續考驗台灣企業,如何在變局中彈性找活路,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

台北/黃梅琴、林秋強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