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圖/翻攝自Facebook@黃珊珊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圖/翻攝自Facebook@黃珊珊

指揮中心昨(21)日在松山機場成立大型篩檢站,卻遭台北市長柯文哲批評,「不要為設而設,瞎指揮造成地方困擾。」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今(22)早在臉書進一步說明,北市對於設立篩檢站的立場,並強調「藥品是否足夠」才是問題的癥結。

黃珊珊表示,在設置松機篩檢站前,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曾詢問過她,是否有需要再增設篩檢站,而她回應,北市設置篩檢站的策略是,第一時間先請各大醫院成立急門診,紓解急診壓力,第二步設立三大車來速採檢急門診站,第三步設立台大醫院篩檢站,之後視各急門診篩檢站的預約狀況,參酌是否再開設新的篩檢站。

黃珊珊指出,兩週前急門診排隊人潮過多,因此市府開設北科車來速、木柵機廠車來速、中正紀念堂車來速及台大醫學院體育館急門診,四站共計增加近五千名額,但卻尚未達成最大效能。黃珊珊說,要增加採檢量能,其實是可以先在現有站點延長服務時間或增加採檢人力,更重要是採檢後的「實驗室量能」,應該要掌握好實驗室出報告的量能,再決定要不要新設採檢站,否則設了採檢站,PCR結果不能即時出報告,也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

黃珊珊認為,台北市目前採檢人數有些鈍化,急門診已經少見大量排隊人潮,保護醫院量能是北市府的最高指導原則,醫療人力要以最大效能使用,打仗需要各方力量,絕不能讓醫護人員疲於奔命、消耗戰力。她的邏輯是,新設採檢站要以「醫院方便」最重要,當時她雖有想過台北田徑場的場地,王必勝當時也認同,但台大醫院表示還是希望在醫院附近的台大醫學院體育館設置,所以她沒有堅持。

她認為讓醫院好做事,比官方意見更重要,同樣的,設置篩檢站需要醫院人力及實驗室的量能,台北多開設篩檢站當然是好事,北市也會全力協助,大家都在打這場仗,應該是互相火力支援,更不是比賽或互相拉扯,「醫院很辛苦,我們必須要當他們的後盾,不能讓醫院累垮。」

黃珊珊說,現在的重點工作不是增加PCR,反而應該是以「照顧有症狀的確診者」為主,快篩陽性民眾如可以認定為確診,也不需要做這麼多PCR,應該要好好靜養休息才是重中之重,讓他們出來排隊做PCR,反而會更增加傳染風險。若要再設採檢站,她會選擇設置車來速的急門診,將PCR留給需要保險或請假的人,也說,以後的車來速就是所謂的「院外門診」。

黃珊珊指出,施政有輕重緩急,在每天8、9萬確診案例的情況下,PCR採檢量能與實際狀況會越差越大,大量黑數讓PCR採檢已無實質意義,快篩陽性民眾先停下來休養比較重要。針對現階段65歲以上長者「快篩陽即確診」的政策下,黃珊珊不解「為何65歲以下就一定要用PCR才能認定為確診」,她點出一原因。

黃珊珊說,「就是藥品不足」,如果藥品足夠,至少可以讓高風險因子的民眾優先使用藥品,而因為藥品不足,所以一再糾結在PCR檢測,就像疫苗不足的時候一樣,只好用年齡分,所以「藥品是否足夠」才是問題的癥結。

責任編輯/吳苡榛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