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病例暴增,為了減輕PCR篩檢量,指揮中心12號起放寬確診定義,只要是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的對象,使用家用快篩測出陽性,經過醫事人員確認,就視為確診。但有醫師擔憂,部分有心人可能會為了領取保險給付,拿別人的樣本,導致真偽難以判定。專家也說,快篩能驗出陽性,通常患者病毒量較高,比PCR陽性更危險。

快篩陽性病毒量恐較高 醫:比PCR陽性更危險

診所醫師透過視訊,了解患者症狀,醫師採遠距醫療,未來不只用來問診,還要協助通報確診!指揮中心公告12號起,只要是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的對象,家用快篩測出陽性,經過醫事人員確認,就視為確診,但就怕有偽造疑慮,難以判定。

小兒科醫師林應然表示,「不能確定他會不會為了取得保險給付,而拿別人陽性的樣本,沒有人希望被確診,但如果他要獲得利益方面,就會要求他再做第二次快篩,請他當場做給你看」。專家認為,最好視訊當下要求患者當場再做一次快篩,通報會更精準,但相對也會花費較多時間。

快篩準確度? 醫:「陽可信,陰不可信」

至於快篩準確度夠不夠?醫師潘建志說,快篩能驗出陽性,通常患者病毒量較高,比PCR陽性更危險,反而是要注意「快篩容易有偽陰性」,因此他認為「陽可信,陰不可信」,且快篩陽性視為確診,也可針對高風險病患提早投藥。

林應然也說,「現在快篩陽性幾乎等於PCR陽性,快篩陽性要病毒量很高,才可以診斷出來,如果病毒量少,快篩可能會是陰性,但事實上他可能還是確診者」 。

指揮中心放寬確診定義,出發點要減輕PCR篩檢量,只是難防有心人鑽漏洞,一旦配套不夠,未來恐怕會衍生不少爭議。

台北/陸穎逸、陳建國 責任編輯/林均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