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位處地震帶上,地震活動頻繁,氣象局將台灣地震帶分成三大區塊,分別是東部、東北部和西部,其中,西部地震帶通常震央較淺,人口密度高,地震造成的傷亡會比東北部更多,另外雙北地區的活動斷層一直沒有動靜,目前最讓專家憂心。

台灣三大地震帶 西部易出現較嚴重災情

高雄美濃大地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圖/台視新聞(資料畫面)

2016年高雄美濃大地震,造成台南維冠大樓倒塌,當時的畫面還讓人餘悸猶存。台灣位處地震帶,地震活動頻繁,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分析,台灣主要分成三個地震帶,其中,西部地震帶通常震央較淺,加上人口密度高,容易造成嚴重傷亡。

台灣地震帶分成三大區塊。圖/台視新聞

在台灣三大地震帶中,活動最頻繁的就屬東部地震帶,大多是由菲律賓海板塊、歐亞板塊碰撞直接造成,震央較深。而東北部地震帶,主要是受沖繩海槽擴張作用造成,深度相對較淺,但因為屬於弧後盆地的張裂行為,所以破壞度比起西部地震帶由板塊碰撞前緣造成的斷層作用,來得較小。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指出,「西部的這種地震,一般大概在20公里以內,屬於板塊擠壓型,所以它會在很淺部的地方,大概10公里、8公里附近,會形成很大的地震。」

而在西部地震帶中,又以雙北活動斷層最讓專家擔憂,陳文山說,「我們知道它有活動斷層,過去歷史在這地方也有大地震,但是它平常就是沒有地震,這就表示能量一直在累積,所以雙北來講,我相信它一定有規模7(地震)。」 

台灣今年地震頻率,比起前兩年相對活躍,但仍在平均值,是正常能量釋放,不過地震說來就來,防災意識還是不容放鬆。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陳盈真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