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增的本土個案中,有部分是到醫院就醫或是陪病時才驗出確診,對此有醫師認為,疫調一定會出現漏網之魚,加上入境染疫者也可能在隔離14天後,體內還是存有病毒,而被感染的民眾如果症狀輕微,就不會被發現,另外,有學者指出,有些確診者康復後,抗體不會這麼快出現,如果又再接觸到病毒,病毒量可能再升高,因此建議康復出院後,至少半個月內,都要自行居家快篩,來監測病毒量,才能減少對社區防疫的威脅。
社區仍有隱形傳播鏈 黃立民:清零幾乎不可能
近來出現不少個案,到醫院就醫或陪病才被驗出確診,讓外界憂心疫調已經出現不少漏網之魚,病毒會不會在社區裡散播開來?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就表示,現在台灣社區仍存在隱形傳播鏈,部分民眾即使遭受感染,但症狀輕微,甚至根本無症狀,因此未能進一步發現確診,也讓清零幾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表示,「社區清零是非常困難的事」,很多從境外移入的個案,不一定在檢疫期間能被偵測出來。
染Alpha病毒 陳秀熙:1-5%康復病毒再升高
針對疫調遺漏個案該如何把關,才能減少對社區的威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舉例說明,感染Alpha病毒的確診者,有1-5%康復之後抗體不會這麼快出現,如果接觸到病毒,即使康復後一個月,病毒量都有可能再升高,建議確診者康復後至少半個月內,都要自行居家快篩,監測病毒量。
康復後一個月內,病毒量都可能再提高。圖/台視新聞疫調久了必有「漏網之魚」 醫院內多病患須仔細篩檢
而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則認為,疫調一定會有漏網之魚,時間久了,這些隱藏在社區的病患自然痊癒,會出現時陰時陽狀況,雖說病毒量都已經很低,但醫院內多是免疫力低的病患,就要仔細篩檢和防範。
邱政洵認為醫院內多是免疫力低的病患,要仔細篩檢。圖/台視新聞李秉穎認為,到目前為止,最近並沒有看到重症死亡病例突然增加的現象,雖然有一個社區隱形的傳染鏈存在,但是它被口罩政策跟其他防疫規定限制住了。
專家直言,未來三不五時就會出現感染源不明的本土個案,但做好防疫基本功,還是能防止病毒進一步突破防線。
台北/陳酈亭、陳建國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