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Rt值被低估,現在談疫情趨緩還太早。圖/台視新聞
專家認為Rt值被低估,現在談疫情趨緩還太早。圖/台視新聞

國內疫情降溫了嗎?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波本土疫情有效傳染數Rt值已經從最高的15至昨(5/31)日已降到1.02,代表疫情朝可控的方向前進,民眾只要持續配合防疫,讓Rt值降到1以下,疫情就有機會反轉。不過國內專家表示,如果某些社區潛在的確診者還沒被抓出來,Rt值就會被低估,現在談疫情降溫恐怕還太早。

Rt值15降到1.05「疫情趨緩」 專家曝社區仍有隱藏病例

指揮中心5月31日公布,這波疫情在「有防疫措施下」的有效傳染數Rt值,從高峰的15降到1.02,代表疫情朝可控的方向前進,只盼接下來降到1以下,疫情就有機會反轉。

指揮中心公布Rt值目前降到1.02。圖/台視新聞

不過有專家認為,目前顯示的Rt值恐怕被低估,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李秉穎提到,大規模流行的情況之下,不太可能去找到所有社區隱藏的病例,所以會出現低估Rt值的現象,當Rt值小於1的時候,很可能疫情會在一段時間之後消失。

從疫調找特殊感染源、傳統市場群聚監控 看好疫情還太早

就算Rt值下降,但要更有效防堵疫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為堅建議,官方還是要從疫調中找特殊感染源,像是初期的萬華特殊地點,比如茶藝館,到現在可能有傳統市場群聚的問題,從先前沒注意的點來阻斷感染源。

台大公衛教授認為官方應找出特殊感染源。圖/台視新聞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則認為,國外經驗顯示,長照、弱勢等族群容易感染,這波疫情要關注傳統市場的監控,希望各地落實進出市場實聯制等,以及小群聚的疫調及檢疫措施,才能避免第二波、第三波大流行。

專家認為要監控傳統市場、小群聚疫調。圖/台視新聞

還有專家認為,連續兩天確診數下降,是否顯示疫情樂觀,恐怕還言之過早。

專家:校正回歸數還太多 Rt值仍有波動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表示,Rt值的部分其實會受限於不同區域的人口密度,以及當時陽性確診率的密度影響,台灣目前校正回歸的病患量還是太多。李秉穎則說,數值會有每天波動的情形,所以可能至少要三到五天觀察曲線變化,才比較準確。如果Rt值持續下降,表示防疫管制奏效,也就有機會在6月14日解除三級警戒。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