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民眾不放棄希望一直在等爸爸回家,等了十五年,卻等到天人永隔的噩耗。圖:台視新聞
王姓民眾不放棄希望一直在等爸爸回家,等了十五年,卻等到天人永隔的噩耗。圖:台視新聞
  • 台灣平均每年通報受理近三萬起失蹤人口案件,其中有兩百多起無名屍被發現。
  • 警政署匯整各機關建立一套全台資料庫,尋找無名屍。
  • 失蹤人口查尋超級任務,尋人高手在網路搜索交叉比對資料,即時挽救性命。

海山警分局防治組巡佐 蔡淑女:「連續劇告訴你說,要失蹤滿24小時,才能夠報案,沒有這樣的規定,你只要發現家人失蹤,立即報案。」

板橋警分局防治組警員 王閔南:「其實找尋失蹤人口,是一個默默沒有掌聲的工作,就是在比對的過程當中,很煩、就是很悶,沒有任何的線索,只是在網路上一直搜尋這些相關資料。」

民國91年12月,台北縣石碇山區,警方接獲一起無名屍通報,而同年10月,王清文前往台北市東園派出所,請警方協尋當年即將滿八十歲的老父親,這兩起案件是否相關,十五年來沒有人多做聯想。報案民眾 王清文:「報案了以後差不多,二十幾天的時候有去做DNA,結果就一直都沒有尋到,就過六七年的時候,那個區公所一直要我來報宣告死亡。」

不放棄希望,一直在等爸爸回家,一年多前他找上新北市板橋警分局,有尋人高手稱號的王閔南,掌握破案關鍵。板橋警分局防治組警員 王閔南:「他(失蹤者)的時間點,他的地緣關係,然後他的特徵,最重要的部分是跟家屬聊他的一些相關生前的資料。」

王閔南回頭查到,石碇無名男屍,恰恰好和王清文父親失蹤案,通報時間點相近,對比年齡、性別,再加上王清文父親,早年戶籍也在石碇,於是進一步要求DNA鑑定。報案民眾王清文:「來的時候我就一個人來,但是王先生講,最好是有兩個人、三個人一起做DNA,那就我回去跟我弟弟講,如果要真的尋父親的話,DNA可能是兩個人做比較準。」

板橋警分局防治組警員 王閔南:「這是你當初來我們分局,採DNA的資料,我送去法醫研究所之後,他們比對出來的資料,可能疑似的資料,可能法院地檢署,會通知你去簡易庭,把爸爸之前往生的所有的文件拿來給你看一下。」

隔了十五年,卻等到天人永隔的噩耗,第一時間王清文不敢相信,甚至推翻DNA的採樣結果。報案民眾 王清文:「認為他沒有死,也不會說什麼這樣子。那時候我爸爸,放在身上的鑰匙,我想他出門,一定要帶這鑰匙,如果那個鑰匙,可以找到的話,那DNA什麼我都不要信,我就信那個鑰匙,我看到那個鑰匙,就流淚了,在法官那裡就流淚了,就證明了一定是。」

王清文尋父的故事,畫下了不算完美的句點,而在台灣,類似的失蹤人口案件,每年通報量數以萬計,根據警方資料,失蹤人口通報受理,民國100年 有35608件,102年28909件,104年25882件,到了106年,仍有超過兩萬五千起的報案失蹤。

回家這個簡單的辭彙,卻是有些人一輩子,最痛的遺憾。圖:台視新聞

警政署防治組查尋管理科代理科長陳治慶:「近五年來,其實我們的失蹤人口數,事實上有逐年下降的,差不多從三萬兩千多,降到兩萬六千多,是逐年呈現下降的趨勢,那我們尋獲率來看的話,其實如果就當年度受理,且在當年度尋獲的話,大概的尋獲率,大概八成四到八成七之間。」因為人口老化問題,年過65歲以上的,失蹤人口個案逐年增加,從民國96年起算的2073件,101年3453件,在去年突破4000件,而到今年上半年度,也已經超過兩千起。

保七總隊第四大隊大隊長 黃國賓:「就我們以往來看這樣,因為有些失智老人,或失蹤老人,他如果找了一天,如果還找不到,其實很危險,他家屬來報案,他可能就是一個失蹤人口,就是以前的查尋人口,萬一他走失了之後,其實他是出去買東西,不小心被車子撞到,然後送到醫療院所去了,那他不能表達自己的身分,他就是一個身分不明者,萬一他又不幸死亡了,就變成一個無名屍體,所以他其實是一為三、三為一的一個狀態。」

十八年前在警政署戶口組服務的黃國賓,負責籌組查尋人口指導組的行政業務,借調對於失蹤人口身分不明、無名屍領域專長的警力,並匯整建立一套全台資料庫。保七總隊第四大隊大隊長黃國賓:「這個資料一開始在全國各相關機關裡面,我們如何把它整合起來,所以那時候,就由警政署的戶口組,就是設尋人小組,我們就研究,把當初的高檢署的無名屍體資料,跟他們申請請過來,再來就是海巡署的無名屍體資料接過來。」平均每天要面對,一百起案件,他坦言在當年,查尋人口和一般刑案的重量,不能相提並論。

保七總隊第四大隊大隊長 黃國賓:「這個在我們整個工作中,相對比較冷門,因為你可以看到,查了多少毒品,多少槍械。所以我們那時候,才會用警政署的力量,來慢慢去推廣,從警專新進同學的教材,辦全國的巡迴講席,然後到每個縣市警察局,徵調人員來做一個種子教官。」

扭轉基層員警辦案觀念,以師徒制度傳承經驗,培訓成為尋人高手,要讓每一件超級任務,能圓滿落幕。

責任編輯/鄔凱雯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