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院內環境汙染」,專家:恐有隱形傳播鏈。
  • 關鍵指標將視「不明感染源個案」是否增加。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爆發院內群聚,8天內累積9名個案,釀成第四波感染,疫情有朝社區擴散趨勢,國內專家研判,除了病毒株等因素,恐怕院內環境汙染造成病毒傳播的機會最大,甚至可能有其他「隱形傳播鏈」,建議應該全院進行抗體採檢,釐清感染源,再來評估對社區的影響。

染疫範圍朝社區擴散 部桃環境恐早被感染

衛福部立桃園醫院染疫範圍朝社區擴散,國內醫師研判,院內環境可能早就被病毒汙染,傳播風險也比想像中高,建議對全院人員進行抗體檢測,有助於釐清感染源、找出傳播途徑,才能評估院內感染對社區產生多大影響,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認為,政府應該針對社區進行廣篩,比照香港、中國、韓國方式,把採檢範圍匡的越大越好,降低疫情衝擊。

另外,中山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則在臉書PO文坦言,我們處在關鍵的十字路口,萬一疫情再擴大,演變成大規模社區疫情,將是一條很難回頭的不歸路,未來幾天還是可能出現本土個案,但重要的不是個案數的多寡,而是不明來源的本土病例是否持續出現,成為判斷進入大規模、社區疫情的關鍵指標。

醫憂疫情複雜 保持警戒觀察至初七

同樣的,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也說:「因為這個外籍移工,跟前面的那些人,目前連不在一起,說不定在部立桃園醫院裡面可能有人已經更早被感染,可是症狀非常的不明顯,不過他們還是汙染了環境,都篩檢抗體的話,比較能夠掌握,到底有多少人有抗體,就會比較了解,整個部立桃園醫院有多少區域,可能有病人去那邊活動過。」他也強調這波的疫情太複雜,所以至少要再觀察三、四個禮拜,才會知道這波疫情有多大的衝擊。

隨著社區傳播風險逐漸升溫,依照醫師提到的觀察期,需要往後延長一個月,推算至少要等到2月18日(初七)都沒大規模疫情發生,才能解除警報,在此之前民眾仍得保持警戒。

台北/陳子凡、余苓瑀 責任編輯/張碧珊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