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餐一頓之後仍想吃甜點? 研究發現:與大腦運動機制有關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你是否發現,即使在飽餐一頓後,仍然忍不住想吃甜點?這種「甜點胃」的現象,研究人員認為與大腦運作機制密切相關。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觀察老鼠的行為,發現即使牠們已經吃飽,仍會繼續攝取糖分。進一步分析老鼠大腦後,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群名為 POMC 神經元的細胞,正是引發糖渴望的關鍵。
當老鼠吃糖時,這些神經元會釋放 β-內啡肽(一種天然的類鴉片物質),讓老鼠感到滿足,並促使牠們進一步攝取糖分。然而,這種現象僅對糖有效,對其他食物則沒有影響。當研究人員阻斷這條通路時,老鼠就不再攝取額外的糖,但影響僅限於已經吃飽的情況,對於飢餓的老鼠則無作用。
有趣的是,研究發現,即使是從未接觸過糖的老鼠,只要感受到糖的存在,牠們大腦中的內啡肽就會被活化,顯示大腦天生就對糖具有強烈的反應機制。
類似的實驗在人類身上也有相似的結果。研究人員讓參與者透過管子攝取糖溶液,並進行腦部掃描,發現人類大腦的特定區域對糖的反應與老鼠相同,其中許多區域的鴉片受體正好鄰近負責飽足感的神經元。
馬克斯普朗克代謝研究所研究組組長 Henning Fenselau 指出,這一現象從進化角度來看十分合理。糖在自然界中較為稀有,但卻是快速能量來源,因此大腦發展出一套機制來強化糖的攝取,以確保生存。
研究人員希望,這項發現能為肥胖治療帶來新契機。目前已有藥物可阻斷大腦的鴉片受體,但其減重效果不如食慾抑制劑。Henning Fenselau 認為,若能將這些藥物與其他療法結合,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效果,不過仍需進一步研究來驗證。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巧克力鮮奶油不是最肥!營養師揭「12款常見蛋糕」卡路里 糕體選這1種熱量較低
·蛋糕吃不完放冰箱就好? 揭「5個你為正確卻錯很大」的保存觀念:微波解凍也不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