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分4型!醫驚揭「這2種不會癢」難發現 拖鞋別忘定期沖洗
香港腳可分水泡型、糜爛型、角質化型與脫皮型4種型態,水泡型、糜爛型會搔癢無比,但角質化型與脫皮型的香港腳,幾乎完全不癢,最容易被民眾所忽略。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香港腳與脾胃機能失調有關,體內濕氣及濕熱難以代謝,加上台灣又處潮濕環境,久而久之形成濕熱性體質,香港腳就容易發作。
脾胃失衡、環境潮濕 香港腳罹病率提升
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主要因皮膚感染到黴菌所引發,病發時腳趾周圍開始出現脫皮的症狀,且腳底會漸漸產生水泡,脫皮及水泡組織液,加上溼熱的環境會滋生黴菌反覆刺激皮膚,容易造成局部紅腫及味道加重。
周大翔說明,「足癬」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及環境誘發息息相關,其病位在脾胃,誘發因素為飲食習慣不良造成機能失調,進而體內濕氣及溼熱無法有效代謝。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溼熱環境下,大大增加香港腳的罹病機率,民眾受外在因素影響,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在內濕及外濕夾擊下最終形成足癬。
中醫治療香港腳 內外兼施改善濕熱體質
中醫治療足癬採內外兼施,周大翔解釋,內治法處理「濕熱體質」,又分為「濕重於熱」、及「熱重於濕」2個類型,常用中藥包括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藿香、黃柏、蒲公英、蛇床子、土茯苓、苦蔘等藥物,會根據體質濕多還是熱多給予處方用藥。外治法則透過清熱解毒及部分具有殺菌殺蟲效果中藥製成外洗藥方,透過足浴方式改善腳部皮膚環境。
中醫草本外用藥洗方
▸藥材: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土茯苓各30g,黃柏、蒼朮、藿香、蒲公英、金銀花20g。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20分鐘後去渣取汁,放溫熱後浸泡患足約20至30分鐘,每日1次,搭配內服藥物治療即可加速治癒恢復。
日常祛濕薏苡仁荷葉湯
▸藥材:大薏仁40g,荷葉2片。
▸做法: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30分鐘煮成薏苡仁水,放入荷葉2片悶約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薏苡仁具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效果,作為日常保健可以幫助體內濕氣排除。
濕熱體質是造成香港腳的因素之一,控制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很重要!周大翔提醒,民眾在飲食上要避免烤炸、辣、酒、花生等加重濕熱證的飲食,生活習慣方面,要注意穿鞋習慣,盡可能避免與別人共用鞋子,至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公共場所可自備拖鞋,並定期沖洗拖鞋,避免感染機會。
周大翔強調,在潮濕悶熱的日子保持足部乾燥及清潔也很重要,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一旦患有香港腳應避免襪子跟其他衣物同時洗,避免交叉污染。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襪子穿到鬆垮、破損恐害香港腳、靜脈曲張! 皮膚科醫授「4招」除臭、防細菌孳生
·每天穿同雙鞋小心得香港腳! 一張圖認識「香港腳4大型態」:水泡、厚皮也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