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和平峰會於瑞士舉行,烏國與多國簽署安全協議。圖/畫面攝自AP
烏克蘭和平峰會於瑞士舉行,烏國與多國簽署安全協議。圖/畫面攝自AP
  • 中國及俄國未出席烏國和平峰會,峰會影響力恐大打折扣
  • 少數國家不選邊站維持中立,與會國未全數簽署和平方案
  • 烏國與多國簽署協議,堅持國土寸土不讓,烏俄難有共識

烏克蘭和平峰會6月15日、16日兩天,在瑞士度假城市琉森,集結90多國領導人跟代表,討論結束烏俄戰爭的和平方案。瑞士出動4千多軍警維安,當地也實施禁航令。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蕭茲、日相岸田文雄等人都親自出席,表達力挺烏克蘭的決心。俄羅斯因多次表達峰會沒有意義而未受邀,中國因此拒絕出席,峰會影響力恐怕大打折扣。峰會後的聯合公報,將戰爭歸咎於俄羅斯,重申烏俄雙方必須為了停戰對話,也承諾維護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敦促兩國全面交換戰俘,把因戰亂流離的孩童送回烏克蘭。

少數維持中立 與會國未全數簽公報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發表演說,表示只要國際社會同意烏方的和平方案,就會立刻向俄國提出,讓兩國在第二次和平峰會就能完全結束戰爭。不過與會國家沒有全數簽署聯合公報。泰國、沙國、印度等國,維持不選邊的立場,拒絕簽署譴責俄羅斯意味濃厚的聲明,最後只有80國簽字支持。

烏與多國簽協議 堅持國土寸土不讓

澤倫斯基在之前的G7峰會上,已分別跟日本和美國簽訂10年的安全協議。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烏克蘭就跟盟友簽署了15項類似的協議,獲得英、法、德的長期支持;日本今年也會再援助烏克蘭45億美元,約台幣1450億元。但烏俄對法定國都土寸土不讓,短期內恐難有共識。瑞士透露第二次和平峰會,可能在11月美國大選前舉辦,不過沒有公告由誰主辦,和平前景仍然晦暗不明。

責任編輯/謝文浩

正在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