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變懸案?寶林3食材驗米酵菌酸都陰性 醫師點名「椰製品」、醬油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狂燒,但事發後,目前採檢店內3樣主要食材檢測,「米酵菌酸全陰性」,如今還出現除了信義A13以外的饒河店案例,而且個案也沒有食用粿條,更讓案情撲朔迷離,有醫師點出,比起粿條,更高度懷疑是長久放在室溫下的佐料,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更直言,重點要注意店內的椰子製品。

寶林3主食材「米酵菌酸陰性」 案情撲朔迷離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包括死者和患者體內都驗出「米酵菌酸」,但事後採檢店內的粿條、香蘭葉、在來米粉3樣食材的檢體,卻都是陰性,讓案情撲朔迷離。

有毒物專家點出,有一定的機率會在食材中找不到米酵菌酸,環境採檢也可能因為時間較晚或濃度不足,最後也恐怕會採陰,讓這起事件成了只有患者體內才有米酵菌酸的懸案,但目前可以往幾個方向努力。

毒物專家認為,時間拉長,最後恐怕只有患者體內有米酵菌酸的懸案。圖/台視新聞

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提到,像木耳或者黑木耳這種沒有發酵,但是它泡置過久,因為裡面還有一些叫作脂肪酸,也比較容易有這個機會去長。

元凶非粿條?醫點名醬油、椰製品、木耳皆可能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也說,米酵菌酸當然不是粿條造成的,最可能其實還是回到它的名字叫「椰毒假單胞菌」,所以要把椰漿、椰奶、椰子粉通通驗一遍,這個比較有機會會中獎;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則認為,醬料這種混合的食材放在一起,裡面必然有發酵的成分像是醬油。

專家表示,由於米酵菌酸生長條件相當苛刻,不但鹽分要低、PH值要高,還要有油,要在常溫放3天,過往最多被發現出現在椰漿、椰奶、椰子油上,也有醫師高度懷疑,是長久放在室溫下的佐料可能有問題!

醫學專家認為,要注意椰子製品、長期放室溫的佐料。圖/台視新聞

米酵菌酸與米無關!農業部:國產米安心吃

不過整起中毒案已經引發民眾恐慌,也有民眾開始恐懼米製品,對此農業部強調,米酵菌酸跟米並無直接相關,長期觀察,台灣的土壤也沒有這類亞種。

農藥部緊急解釋,米酵菌酸跟米沒有直接關係。圖/台視新聞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表示,它要產毒的要件,在一個混合的環境裡面要非常的營養,另外就是是在一個25度到35度C,就是廚房的溫度。

防米酵菌酸中毒 醫點出食材低溫保存3條件

想要避免毒素,專家建議要把食材分裝保存、現做現吃,也別忘了「低溫保存」,另外,如果要泡發木耳這類乾貨,最好放在冰箱泡發,也不要超過24小時,才能吃得安心!

食材保存、乾貨泡發都要注意。圖/台視新聞

台北/魏于恬、余苓瑀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