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毒性猛致死機率高! 加熱到120℃、1H後仍存在
寶林茶室疑似發生食物中毒案件,衛福部召集專家討論,認為最可能是「米酵菌酸」引起。有醫師分析,米酵菌酸高溫殺不死,毒性更加猛烈,也有營養師盤點,四大類易受米酵菌酸汙染的食物,提醒民眾這些汙染食物無臭無味,無法分辨,如果食物沒吃完,就要趕快放進冰箱,一旦在室溫放涼後再冰,恐怕會增加風險。
同屬「粒線體毒素」 細胞中粒線體急性損傷
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衛福部召集專家討論,不排除是「米酵菌酸」的可能性,有專家進一步分析,米酵菌酸恐怕比起仙人掌桿菌更猛爆,這兩者同屬「粒線體毒素」,會讓細胞中的粒線體急性損傷,導致多重器官衰竭,感染後的症狀也不易區隔,都有昏迷、肝、腎衰竭以及休克。
毒性更猛!米酵菌酸加熱到120℃ 1H後仍存在
但仙人掌桿菌不耐熱,加熱到80℃經過20分鐘就會死亡;至於米酵菌酸即便加熱到120℃,1小時後仍舊存在,毒性更加猛烈。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表示,「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煮熟毒素還是在,米酵菌酸帶來的死亡率很高,我們的醫學資料說,死亡率大概是四成以上。」
變質澱粉、玉米 4大類食品易受米酵菌酸汙染
而有營養師盤點出4大類食品,易受米酵菌酸汙染,保存食用都要多留心,變質澱粉類產品,像是糯米、小米、馬鈴薯粉等,變質的新鮮銀耳還有完全或不完全發酵的玉米以及椰子製品。
而受汙染的食物無臭無味,光靠視覺、嗅覺 根本無法分辨,尤其現在天氣漸熱更容易產生毒素,如果食物沒吃完要趕快放到冰箱,如果在室溫放涼後才拿去冰,恐怕會增加中毒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危險溫度是介於7到60度,不要放超過那個時間,夏天一個小時、冬天差不多兩個小時,可能就會有危險。」儘管目前整起事件的真相還有待釐清,但民眾日常還是得自行盡力防範。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曾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