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30年再有國產軍機! 「勇鷹號」生產秘辛曝
勇鷹新式高教機進入量產階段,是台灣國防自主的重要里程碑,同時掀起各界重視下一代國產戰機同步研發的必要性。打造勇鷹高教機的漢翔公司總經理回憶30年前IDF戰機生產喊卡,國內航空業面臨人才流失、技術中斷,睽違30年才有第二架國造軍機誕生,尤其兩岸情勢升溫,「國機國造」以維持台灣國防自主,成為重要國防政策。
技術中斷、人才流失 IDF停產後國機國造遇挑戰
睽違30年台灣迎來第二架國造國機「勇鷹新式高教機」,除了激勵國軍士氣,國人也為之振奮。不過勇鷹號的誕生其實波折不斷,從IDF停產以來歷經30年的斷層,包括技術中斷、人才流失,要再造出第二台國產軍機,國內航太業面臨重大挑戰。
漢翔航空公司總經理馬萬鈞博士表示,勇鷹高教機面臨的是重啟過程,「有一天把太陽再點起來,一個國機國造政策出現了,那萬物要再聚回來重生、重新向太陽生長的過程,就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強調除了人力,還有設備及技術經驗的傳承,所以台灣在這個過程中確實吃了一些苦頭。
找回設計IDF人才! 手把手教學造出勇鷹高教機
幾乎是從零開始,抓住最後的契機找回當初設計IDF,最後一批人才必須手把手教。馬萬鈞說,國內的工程師絕對不會比其他先進國家差,比他們差的就是缺少一個機會,認為國機國造是培養航空人才非常好的主題,透過這種政府政策型的軍用計畫,把人才訓練出來,這些人才就會擴散在整個航空產業界,而台灣一年的航空產業產值超過新台幣1500億。
研發戰機拚國防自主! 漢翔總經理盼政府支持
中共威脅與日俱增,國防自主腳步不能停,下一代戰機研發勢必得一棒接一棒。馬萬鈞指出,所有的規畫包括航空科技或航空產業,早已有藍圖,「而國防自主是必走的一條路,但是國防自主有它的代價,一定要提早啟動,免得有一天除夕晚上,餐廳不開門你就沒有飯吃了。」
新機研發無縫接軌,維持國機國造發展動能,需要政府民間通力合作。
台北/呂欣玫、馮浩宇 責任編輯/吳苡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