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保溫瓶少2步驟「等於沒洗」!醫示警:易形成生物膜

許多人常使用保溫瓶,但清潔做對了嗎?一名家醫科醫師分享,即便是用保溫瓶裝開水,若未刷洗乾淨,內部可能會出現微生物分泌的黏液,又稱為「生物膜」,肉眼不可見,但喝下肚可能造成腸胃不適,醫師建議,使用完保溫瓶清洗時要注意2大步驟。

保溫瓶長期沒洗易有「生物膜」 透明無色、黏滑、肉眼不可見

天氣冷颼颼,不少民眾拿保溫瓶裝喝熱水來喝,但要注意,保溫瓶若沒確實清洗,可能暗藏危機,家醫科醫師陳崇賢曾發文提醒,即使保溫瓶只裝開水,長時間未清洗,瓶內還是可能形成一層,滑溜溜的「生物膜」,醫師解釋,生物膜是微生物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體表面形成的膜,呈現出透明無色、觸感黏滑,重點是肉眼不可見。

生物膜肉眼不可見,若喝下肚恐引起腸胃不適。圖/台視新聞

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鄭勝偉解釋,一般生物膜其實只是沖水的話,可能還是會有一些細菌殘渣在上面,比如說像是常見的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陳崇賢提醒,清洗保溫瓶2步驟要確實,第一就是使用完立刻「刷洗內部」,第二步驟是務必要曬乾,避免成為微生物的溫床。

醫師點出清洗保溫杯2關鍵步驟。圖/台視新聞

生物膜恐致黴菌滋長 物品宜放乾燥通風處

其實不只保溫瓶,醫師分析,只要是狹長型且潮濕的空間,例如不少人常用的玻璃或不銹鋼吸管、除濕機的水箱、家中的水管,或是浴室內的漱口杯等這些物品,都容易形成生物膜。

吸管、水管、漱口杯等都會形成生物膜。圖/台視新聞

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更提到,用吸管的話也是一樣,用完就洗乾淨,避免生物膜的產生,因為一旦生物膜產生之後就很難洗乾淨,會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症狀都包括噁心、嘔吐、肚子痛。透明生物膜可能伴隨黴菌滋長,醫師建議,物品盡量保持乾燥通風,才能維持生活健康。

台北/楊祥瑜、余苓瑀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