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死亡率連三年攀升「日本2.7倍」 專家質疑:流產也納入?

台灣生育率在全球墊底,但除了生得少,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去年的「嬰兒」死亡率落在千分之4.4,「新生兒」死亡率落在千分之2.8,這兩個數字都是連續三年升高,在所有OECD國家中敬陪末座,但有公衛專家質疑,其實是我國的計算方式有問題。

新生兒死亡率千分之2.8 高於日本、韓國

少子化浪潮難擋,台灣同時還面臨小baby死亡率偏高問題,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去年的「新生兒」死亡率,也就是在出生28天內的死亡率是千分之2.8,這個數字是日本的2.7倍、韓國的1.6倍。

另外「嬰兒」死亡率,也就是未滿一歲就死亡的高達千分之4.4,創下14年來新高,而這兩項數據,都在OECD國家中排名末段班,有國內專家質疑,是計算方式有問題!

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彭純芝指出,終止妊娠出來的胎兒,偶爾還是有可能一點點的心跳被偵測到,那如果就照實地出生通報,是會被納入的。

流產也納死亡率遭質疑 衛福部:檢討計算方式

其實各國同樣都會面臨早產兒死亡率偏高,但公衛專家點出,我國卻把所有未滿37週出生就死亡的早產兒,包含人工流產都納入計算,建議應該把22週內出生、體重未滿500公克死亡者另外計算。

除此之外,小baby死亡率偏高也跟「生育津貼」有關,因為各縣市都有活產補助,導致有家長會希望醫療院所先開出生證明,再開死亡證明,這也會導致數字失真。

彭純芝認為,22週到24週是國際間都公認邊緣性存活率的週數,假設大家真的要扣掉極低出生體重的早產兒,比較多國家會抓22週跟500公克,這樣的界線較不會失真。

現代人生得少,每一胎都重要,唯有釐清真正死因,才能對症下藥,對此衛福部回應,已經在檢討死因計算。

台北/魏于恬、陳建國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