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垃圾量3年增1倍 外送外帶「一次性垃圾」用量大增
荒野保護協會2日公布淡水河「川廢」調查,相比3年前,平均每公里73袋垃圾量,今年增加為平均每公里156袋垃圾,增加量高達一倍。今年淡水河岸垃圾量多集中於關渡大橋及蘆洲區,協會推測分析,今年河川垃圾量暴增,是因前3年沒有颱風影響,加上疫情期間,外送、外帶比率高,造成一次性廢棄物用量大增。
淡水河「川廢」調查出爐 今年垃圾量暴增1倍
荒野保護協會2020年發表全台第一份「淡水河川廢快篩調查報告」,海廢污染有8成來自河川問題,今年淡水河複查,號召在地近40名企業員工、學校師生及民眾擔任調查志工,以單車或徒步的綠色低碳方式,走訪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淡水河及出海口,完成長達283.5公里的全流域踏查行動,共累計近80萬公升的垃圾量。
荒野保護協會指出,2020與2023兩年度數據資料比對發現,河岸段部分廢棄物量明顯增長,相比3年前平均每公里73袋垃圾(每袋14公升)堆積於河岸中,今年增至平均每公里156袋垃圾,增加高達一倍。
廢棄物種類前三名則為塑膠瓶罐容器占28.8%、塑膠袋占24.1%、飲料杯/吸管/免洗餐具占15.3%,合計有近7成皆為生活常用一次性飲食廢棄物,研判可能是防疫生活,帶動外送美食、外帶商機時,也產生更多垃圾。
荒野保護協會呼籲,應減少一次性廢棄物、優化遊憩垃圾處理等,同時喚起大眾對河川保育議題的重視,「從自身做起,影響身邊親友減少使用一次性廢棄物,從護一條溪開始共創永續未來」。
責任編輯/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