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焦手捕捉極速瞬間 山道交通環境待改善

您是否曾經看過行經山道時,路邊會有成排的專業攝手?他們透過追焦,捕捉騎士們的身影,留下許多精彩瞬間,還會細心修片,再分享到網路社團,提供車友們下載留念。許多追焦手一開始也是山道騎士,因為投入而開始記錄,更為車圈帶來流量和關注,成為形塑跑山文化的重要一環。究竟是什麼樣的熱情,讓他們在山道守候,甚至願意無償分享作品?面對外界質疑的交通安全、攝手聚集效應,他們如何看待跑山?

動態追焦手 捕捉速度感

早上9點的北宜公路,重機騎士呼嘯而過,坪林段32公里處的彎道,是著名的追焦勝地「財茂彎」,店家布置了遮陽傘和桌椅,現場車友們也很有默契,把觀景第一排留給攝影師們。騎士經過時,整排專業鏡頭鎖定,追隨他的身影過彎,而清一色的單眼相機中,27歲的林冠霖手持攝影機,是少見的動態追焦手。為了拍攝傾角,靜態照片通常是拍煞彎的入彎中還有出彎;動態影像則是拍進彎跟出彎。動態追焦手林冠霖:「這樣才會像是一個故事,才不會說如果從中間拍到尾巴的話,會只有一小段。」

機車要順利過彎,需要壓車產生適當的傾角,並搭配減速,而騎士必須了解車輛特性和自身技術極限,才能漂亮安全地壓彎,也成就追焦手鏡頭下的完美作品。林冠霖綽號Manba,和多數攝影師一樣,會在網路上分享拍攝成品,大方讓車友們留念,而他們多半都是因為喜愛騎車,進而投入拍攝,因為能夠體認騎士的心情,他們認真對待作品,公開前不只要篩選,還會自學修圖。追焦手Joe Chen:「我們拍追焦不一定只拍到車,有時候還會就單純拍人,車友會覺得說自己有被拍到照,然後就可以發個限動或者是發個文,就是感覺說有一個樂趣,畢竟這一生吧,就有來過這裡或是怎樣的一個紀錄。」

拍重機過彎 追焦手挨罰

在跑山熱門路段上,並非都剛好有店家設置座位區,許多攝影師會在彎道白線以外蹲點,彼此還會交流拍攝點以及站位。守在安全位置,攝影師們緊盯來往的騎士,專心拍攝的同時,也要對周遭環境保持警覺。他們通常在拍攝的時候,是不會坐下來的,都是蹲著,如果遇到意外才可以較快起身閃開。在攝手面前,有的騎士會刻意炫技,甚至違規迴轉來回彎道,這類刷存在感、刷照片的行為,因為威脅道路安全,引發警方關切,甚至因此受罰。

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認為攝影師最好還是要在道路範圍以外的地方攝影,但很多道路其實並沒有這樣的設計,所以他們會把車子停在槽化線上面,站在槽化線上面拍攝。面對這樣的情形,警方通常都是規勸,因為沒有法源依據可以開單。

山道交安 期盼配套健全

追焦的爭論之外,山道猴子的話題也很熱門,若騎士為了虛榮心,操作不當,更因為罔顧自身和他人安全,才如此戲稱。若是用路觀念不良,無論是攝手或騎士,不僅破壞原本追焦攝影的美意,也徒增警方、外界和車圈三方衝突,因此近年追焦社團也出現抵制危險駕駛的聲音。

特殊的跑山文化,多年來不斷面臨外界觀感不佳和交通安全論戰,讓許多車友不得不將興趣隱藏在安全帽擋風鏡之後,卻恐將阻絕年輕車友獲得充分駕駛知識的機會,在「猴子」話題受到關注的同時,山道交通是否能健全發展,值得深思。

 台視新聞/蘇韋宣 吳青駿  責任編輯/朱紫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