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啥?藥袋畫「蝦+拿掃把的龜」 行家一看秒懂
民國4、50年代台灣醫療不發達,當時的民眾識字率也不高,因此藥商會特別在藥包上畫上各種圖案,要讓人一目了然,早期有藥包印著「一隻蝦子和拿著掃把的烏龜」,用閩南語發音就能了解,這包藥是用來治療因氣喘引起「痚呴嗽」的萬靈丹。
揭曉!請用台語發音 「痚呴嗽」藥用畫的超生動
50多年前的藥袋看似有玄機,但其實看圖就可解字,而且要用閩南語發音蝦子、烏龜和掃把,就成了氣喘「痚呴嗽」,因此這包藥是能治氣喘、止咳的萬靈丹。
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梁志說明,「文盲的人不知道什麼是痚呴嗽,它就畫娃娃」,梁太太也補充,「大部分都是用看圖,來解釋這個產品,畫圖來讓人家一看就很清楚。」
藥商創立「寄藥包」模式! 用看的就知道藥療效
原來4、50年代很多人不識字,用畫的人人都能明瞭,而且當年台灣醫療並不發達,藥商創立「寄藥包」模式,將各種藥品裝入大藥袋,由外送員配送到民眾家中。
不只「痚呴嗽」,止痛藥袋還畫上發燒冰敷、手扶臉頰與額頭的牙痛、頭痛症狀;而兒童感冒藥上則是有大嬰兒,一看就知道療效,有趣的是,當年還沒有衛福部,藥品許可是內政部。
梁太太還說,「人員一個月會到府上去,幫你巡一下,看你有沒有缺什麼藥,你什麼藥吃完了不夠,他就會幫你補藥進去。」珍藏超過50年的傳神「寄藥包」藥袋曝光,也讓大家見證老一輩人的智慧。
南投/曾如成、蔡昀彤、何佩珊 責任編輯/曾以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