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塑膠「難回收」 8/1起禁PLA免洗餐具
為減少環境負擔,鼓勵自備跟重複使用,環保署在昨(3)日宣布,將禁止提供塑膠PLA材質的免洗餐具,主要是因為PLA要在特定環境下才能進行分解,而且在回收上,外觀、觸感都跟一般PET塑膠相似,容易造成混淆,影響回收再利用的品質,因此決議8月1日起全面禁用。
整理資源回收桶,尤其「塑膠類」,光是保特瓶就有多種製成方式,而回收處理的方式有所區別,為避免造成混淆,環保署決議,8月1日起全面禁用塑膠「PLA免洗餐具」。
究竟長什麼樣子的才是塑膠PLA餐具,就連清潔阿姨第一時間都很難分辨,清潔阿姨杜小姐表示,有些塑膠比較硬一點,有些比較軟,但都是塑膠,自己的話會都丟塑膠類做回收。不過,其實塑膠餐具轉到底部,可以看到標示。
雖然兩者確實都是塑膠材質,但回收處理方式不一樣,PLA可利用生物分解,但必須在特定堆肥環境、50度高溫下,分解時間約2個月以上。
但一般PET塑膠無法利用堆肥分解,必須全數回收再利用,製成其它塑膠製品。
PLA免洗餐具禁用令8/1上路 違者最高罰6000
由於外觀、觸感上,不易分辨容易混淆,分類一出錯,就會影響到其它塑膠類「回收再利用」的品質,所以決定要禁用。
環保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秘書王嶽斌指出,PLA的外觀跟回收比較好的寶特瓶特性相近,會混入一般PET回收物裡面,影響PET現有的回收體系「回收再利用」的品質。
政策上路後,環保署也會不定時進行稽查,若有業者繼續使用,將開罰最高6000元罰鍰。
台北/綜合報導責 任編輯/殷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