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團隊研究 紐蛋白磷酸化恐釀「動脈粥狀硬化」
國衛院攜手台北醫學大學,以及多個研究機構,發現「動脈粥狀硬化」的檢測關鍵,可以透過血管「內皮細胞膜」上的紐蛋白,觀察其中第721個胺基酸的磷酸化水平,來診斷「動脈粥狀硬化」的程度,研究成果也被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歐洲心臟雜誌」上。若未來進一步產學合作,開發新的檢測技術,有機會造福更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有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根據相關單位統計,平均每10分鐘就有一位國人,因為心血管疾病而喪命,其中「動脈粥狀硬化」,就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而國衛院和台北醫學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動脈粥狀硬化」的重要診斷關鍵。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科技學院院長裘正健表示,「我們發現了一個蛋白質叫『紐蛋白』,在絲氨酸721這個位置,它的磷酸化會受到血液裡一些不正常的流動,像血管分叉彎曲的地方的擾動,所高度的激化」。
專家指出,在血管彎曲、分歧的地方,血液流動較複雜,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也就是動脈血管的慢性發炎。
團隊透過實驗豬隻及轉植基因鼠模型發現,血管內皮細胞膜上的紐蛋白,第721個胺基酸、絲胺酸721,如果發生磷酸化,會導致紐蛋白結構改變、失去活性,也就是絲胺酸721的「磷酸化水平程度」,和「動脈粥狀硬化」具有高度相關。
他汀類藥物治療 可降低血管細胞磷酸化程度
另外,研究也發現,「他汀」類的藥物治療,可以降低磷酸化水平程度。裘正健說,越嚴重的病患,它的水平越高,未來可以去發展診斷的方法。
目前在「動脈粥狀硬化」的檢測,多半是透過血管造影等方式,團隊希望未來透過產學合作,可以將這個發現結合到新的檢測技術,讓更多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北/陶怡軒、張士奎 責任編輯/殷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