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這時間」特別癢 「1方法」治療越早開始越好

30歲的陳小姐,從小即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因為皮膚症狀的關係,讓他的社交不是很順利,也嚐試過多種秘方、偏方,最後皆宣告治療失敗;另外一位高二的資優生,因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難耐,中斷了課業長達5年的時間。還好他們都在近年接受生物制劑的治療後,不適症狀皆獲得改善。

主要特徵是晚間睡覺時特別癢

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理事長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在臨床上的表現包括:皮膚長期搔癢,若是嬰幼兒患者,會在臉部及四肢伸展側形成濕疹,成年人則會在四肢彎曲側有苔癬化濕疹等狀況,有些人會有慢性反覆性的皮膚炎,甚至會有異位性體質,例如個人或家族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病史。異位性皮膚炎最主要的特徵就是晚上睡覺時會感覺特別癢。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發炎疾病,包括腦部血管病變、過敏性眼部疾病、心血管病變、其他過敏性疾病,甚至有憂鬱、焦慮等心理方面的問題;搔癢還可能導致晚上睡不好失眠而影響生活品質,會因為皮膚症狀而對社交發生障礙。

常見的4大共病

朱家瑜指出,也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發炎疾病,影響遍及全身,因此有包括過敏性鼻炎、起喘、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性疾病,還有容易引發流感、肺炎、鼻竇炎等的感染性疾病,以及慢性病的發生,例如罹患自體免疫疾病是健康者的1.59倍,代謝性疾病為1.34倍,高血壓為1.16...,最後也容易罹患心理精神疾病,如憂鬱症、身心症或注意力不集中的ADHA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的異位性皮膚炎以兒童、青少年患者為主,根據2010年健保資料庫進行的研究發現,台灣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為1.28﹪,大約有30萬確診,但其中近5成為兒童和青少年,且女性人數多於男性。

及早控病情,以免衍生長期傷害

雖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但憂鬱症的發生率卻反之,會隨著年紀越長而上升,尤其6-18歲之前風險會增加3倍,且對兒童、青少年的發育會有不良的影響。

因此,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醫學會秘書長姚宗杰表示,最好盡早給予兒童、青少年作治療,才能夠避免長期傷害的發生。以往是透過傳統藥物來治療皮膚症狀,但因為效果有限,甚至因為使用類固醇而產生不良副作用,令患者或家長卻步。尤其是青少年還在發育階段,處方時必須特別注意長期用藥的安全性,以免影響腎功能或導致肥胖、影響發育等狀況。也因此,往往讓兒少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未能受到良好的控制。

精準醫療讓藥效直達標點

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發言人黃毓惠指出,隨著醫藥科技的進展,近年來各種新藥紛紛上市,之前控制不好的患者,現在透過生物制劑的治療,大約有8成患者可以獲得不錯的改善,且生物制劑已通過健保有條件給付。

現代的醫療都講求精準或量身訂做,因此,依照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輕度患者可使用外用的類固醇局部藥物或局部鈣調磷酸脢抑制劑或照光治療,甚至是傳統的口服免疫抑制劑(但肝腎功能不全者無法使用);而對於中重度患者,現在則有生物制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可以使用。

黃毓惠進一步說明,在台灣,對抗異位性皮膚炎的藥物種類相當多,透過醫師精準的判斷和處方,加上患者耐心配合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其實是可能好好控制的疾病,即便是中重度患者,也能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夏天悶熱潮濕,異位性皮膚炎大爆發,皮膚科醫師黃毓惠提醒,「3件事」千萬不能忽略
每10人就有1人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曝光 皮膚乾、脫屑、紅疹別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