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化?醫師看突變、死亡數示警「未必是好事」
許多專家預估,新冠肺炎未來會「流感化」,但有急診科醫師認為,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流感的致死率比較高,要是新冠肺炎也跟流感一樣,每隔幾年就發生較大的突變,甚至演變成人類沒有抵抗力的新流感,而疫苗無法即時研發製造,恐怕就會造成嚴重傷亡。
2016春節流感死亡率高 隔幾年大突變、疫苗跟不上恐有大傷亡
單日確診數屢創新高,國內現在目標是與病毒共存,不少專家推測,Omicron可能會流感化,但兒童急診科醫師卻點出,「流感化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他舉例,近年最恐怖的流感疫情發生在2016年春節假期前後,統計當時共有2018例流感併發重症病例、死亡425例,估算流感併發重症死亡率大約21%,但目前國內Omicron中重症死亡率約8%,雖然看起來比當年流感的死亡率還低,但要是新冠肺炎跟流感一樣,每隔幾年就發生較大的突變,甚至演變成人類沒有抵抗力的新流感,疫苗又無法即時研發製造,恐怕就會造成嚴重傷亡。
萬芳感染科醫師李文生表示,當初流感並沒有這麼多人感染,而這一波疫情上升的很快,每天都有3萬、4萬的病人感染,接下來可能會多達5萬、10萬,對醫院是一個考驗。
新冠確診每天倍數成長 醫療量能恐成巨大壓力
不過新冠病毒Omicron目前看來朝輕症化方向走,只是遠高於流感的傳播力會快速讓大量民眾染疫,昨(7)天單日新增4.6萬人確診,幾乎是前一天的1.3倍,雖然每天都是以1.2到1.3倍的數量在成長,但專家認為,即使每天增加的比例類似,可是分母不斷變大,增加的數字還是很驚人,將對醫療量能形成巨大壓力,有醫師認為,特別是疫情嚴重的北部城市,應該考慮限制社交人流一段時間。
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則認為,下一步如果要應付更大的病人潮時,要思考如何快速入院,然後讓輕症能夠快速降級,回到社區、回到生活的機制。醫界紛紛提出看法,就是希望要降低醫療體系的負擔。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張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