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綠能資源 清水地熱發電重啟商轉
環保意識抬頭,綠能受到重視!台灣長期在尋找的基載電力終於出現。宜蘭清水地熱電廠商轉啟用,成為第一座商轉的地熱電廠。其實這座地熱電廠,40年前也曾經在台電的經營下發電,但短短12年,就因為管線結垢的問題停止運作。這次不但技術跟硬體設備更新,為了節省開發成本,也將舊有的五座地熱井,洗井之後再重新使用。由民間開發,耗資7.65億,經過5年重新修整、擴建,完成地熱發電,每年可提供約2500萬度綠電,每小時發電量可供一萬戶小家庭使用,也可達成約18萬噸的減碳效益。
利用地熱高溫蒸氣 轉動滑輪供應發電
地熱能源開發,不只是溫泉,從龜山島開始,台灣東北部一路往宜蘭清水方向延伸,滿滿的能量藏都藏不住,第一座商轉的地熱發電廠,就在宜蘭清水,地熱是火山帶或是附近的岩漿庫給的天然能量,地下水或是地下岩層,因為靠近岩漿,飆到高溫130度到230度,只要引到地表就可以用蒸氣,轉動滑輪的方式發電,問題是地熱,通常超過1.5公里深的地方,含量才高,才值得開發,前期探勘耗時,且鑽探下去才會知道有沒有地熱,才能確定量能夠不夠。
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R1新的地熱井,2020年成功開鑿,想要發電,當然不能只靠一口地熱井,40年前遺留的好幾座舊地熱井,維修洗井之後,五座井提供發電運作,供電量雖然不如新井,但節省開鑿成本,照樣強強滾,地熱發電的封閉式管路,沿著山坡向上綿延,一路從清水的地熱園區,往上拉,超過一公里,把熱水跟水蒸汽分離運送,每小時平均發電量超過4.2MW,並聯台電系統最多,可以供電一萬戶小家庭發電。
清水舊電廠重新運作 舊有資源永續利用
44年前,台電曾經在清水蓋過發電廠,泛黃的照片,有當時的國科會會同專家學者勘查,台灣曾經是全球第14個蓋地熱發電的國家,但卻因為管線結垢問題,產能逐年衰減,清水地熱發電的舊電廠,只運作了12年,時隔32年,才終於因為政府重視綠能,加上促參法修正商轉,除了前期探勘之外,設備也全面換新,電子面板即時監控發電狀況,所有設備進多少熱水,轉換多少電力,尾水出去,出去剩下多少溫度,注回去地底下,做永續再利用的循環,熱能最低耗損,最高效能發電,全台灣第一座商轉的地熱電廠,把舊有資源有效利用。
台大地質學系教授宋聖榮解釋,地熱的發電量,基本上,同樣是1MW,是大概5倍的太陽光電的發電量,也就是1MW的地熱,在一年所產生的電量,相當於5MW的太陽光能,相當於2.5到3MW的風能,在再生能源裡面,目前為止,地熱是唯一最好的基載,相較於風力及太陽能,有更好的基載能力,也強調能源使用,包括創能、儲能和節能,地熱都可以扮演重要角色,對業者來說,商轉之後的維修、永續運作,更是挑戰。
定期換管永續經營 有效運用地熱產能
過去結垢讓產能衰竭,現在管線密閉避免接觸空氣,再加上定期換管,期望永續經營,有業者表示,目前管線內已經是相變的流體,很怕瞬間解壓,瞬間解壓就會有一些工安的事件會產生,所以我們在管線的管理,還有操控的管理,都有完整的SOP在控管,能源要不斷再生,謹慎的態度,是地基,不斷提升技術,是建材,地熱發電急不得,得一磚一瓦慢慢來,才能撐起綠能的一方天地。
記者/李若慈 張倫昌 責任編輯/陳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