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林草嶺山上,有棵野樹長出大量果實、外型詭異,乍看像扭曲變形的毛毛蟲,近看則像極了蝴蝶脆餅,當地民眾摘下來就往嘴裡塞,吃得津津有味,讓外地人遊客看了超驚奇。這果實其實叫做「枳椇子」,在1960年代引進台灣,具有解酒止渴的效果。
現在正盛產!雲林草嶺另類果實遊客驚奇
「很好吃啊,甜甜的!」阿公、阿嬤坐在椅子上,拿起手上的果實就往嘴巴裡頭塞,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這是他們的童年零嘴。
但仔細看這果實長得歪七扭八,像是毛毛蟲或是冬蟲夏草,近看則像極了蝴蝶脆餅,民眾幾乎沒看過,直呼「看起來不會想吃它耶!覺得它真的是像薑。」也有人說「沒有看過,有密集恐懼症的可能會有點怕。」而得知這個果實能食用,都感到相當驚奇。
這個獨特的果實零嘴就在雲林草嶺山上,1960年代從中國大陸引進台灣,當地民眾俗稱它為「麋鹿梨」,真正學名叫做「枳椇子」,為鼠李科植物,每年10到11月盛產,果皮、果肉都能吃,香味類似龍眼乾,具有解酒止渴的效果,但不宜多食。
特生中心植物組研究助理朱恩良指出,「(枳椇子)其實不好吃,有點像是沒有成熟棗子的那種味道,在低海拔的地區就有了。」專家說,枳椇一般做為景觀樹或中藥材使用,果實乾扁、畸形怪狀,較少被人拿來食用,應該是草嶺山區早期食物缺乏,孩子們撿來食用,才意外成了當地特色零嘴。
雲林/陳柏璋、郭振益、王勝炫 責任編輯/朱怡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