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超愛碎碎念? 小心是2大心理疾病前兆
很多女人在進入中年後,往往被配偶、子女,甚至媳婦抱怨:「家裡有個愛碎碎念的太太/媽媽」,年紀漸長之後,女人真的愛碎碎念嗎?
喜歡碎碎念 通常是完美主義作祟
一般來說,喜歡碎碎念的人,通常是求好心切的完美主義作祟,而「念」的動力,是出自於關心、想努力照顧好家庭裡的每一個成員,因此舉凡包括生活中的微細事項,都會被放大成為眼中的大事,一定要叮嚀到對方改正。
其實也知道說多了,會引發對方反感,但有時候沒提醒,對方就真的忘記了,所以只好不厭其煩的繼續提醒、繼續關心,經過「叮嚀→改善」的反覆循環歷程,就更加認定自己的做法了。
與男生相較,女生比較喜歡說話,喜歡與人享受聊天分享的過程,只是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外在的人際網絡和新鮮的生活經驗愈來愈少,聊天話題的重複性變高,很容易就變成碎碎念一族。
全職家庭主婦易發生 多因「關心」驅動
一般而言,碎碎念者容易發生在全職家庭主婦上,除了照顧家人、沒有其他生活重心,更想展現出自己對家庭的付出與貢獻,渴望家人肯定自己,希望家人的行為舉止能符合自己的期望;如果對方沒有回應或行動,說者心裡會有「被忽略、付出沒有被肯定的失落感受」,在「關心」的驅動下,她們從不灰心,總能心甘情願的繼續付出,一再提醒對方,最終,就不知不覺變成不關機的「碎碎念」模式。
(推薦閱讀:小心判斷力被焦慮、憂鬱牽著走! 試試「3個調適建議」轉換情緒)
心理疾病前兆 憂鬱與焦慮要警覺
雖然說大部分的女人較容易有碎碎念的傾向,但有些碎碎念卻是心理疾病的前兆,患者本身可能已經罹患心理疾病卻不自知,以「碎碎念」的外顯方式形成病態的「我執」呈現。
一般來說,碎碎念的心理模式是——「事情並非如自己的期待,所以,要努力說服對方改善」。患者的可能的心情狀態,包括憂鬱與焦慮:
◆憂鬱:
˙為什麼大家都不愛我,不重視我及我的付出。
˙為什麼我的家人不像其他朋友會主動給予關心,我好可憐。
˙難道我這輩子就得這樣委屈,怎麼做都得不到家人的愛。
◆焦慮:
˙為什麼他們都沒有看到我看到的,要怎麼讓他們聽懂我在乎的。
˙我如果放棄堅持,就完蛋了,但堅持下去又好痛苦。
不管是憂鬱或焦慮,病情如同光譜一樣,有輕、有重,但如果出現負面情緒、干擾個人與家人,甚至出現身心不協調症狀,要及早找心理師諮詢,從死胡同中重新整理自己。
(推薦閱讀:何方走過憂鬱,打開人生抽屜,整理21道翻牆的記憶)
圖:常春月刊
尋找適當溝通方式 社交關係更融洽
碎碎念不是病,但念多了,自己和家人心理真的會生病,破壞家庭和諧關係。媽媽慣性的碎碎念,大部分只是發洩情緒、渴望家人了解或希望先生和小孩能符合自己的期望;但如果只是情緒性的宣洩,一股勁兒把氣出在先生和小孩身上,不但於事無補,還破壞了家人相處的品質。
與其重複的生氣嘮叨碎念,不如積極尋找引導孩子和家人溝通的方法。其實,有時動心忍性,只要忍住了不嘮叨、不碎碎念,或許會很驚喜的發現,家人是有能力管理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