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害頻頻拉警報!天空灰濛濛是霧還是霾?

像霧還是霾,天空一片灰濛濛,甚至連地標台北101大樓都快看不到。圖台視新聞

霧霾夾擊!全台測站紅燈 濃霧特報頻發

最近出現紅月現象,月亮不是平常明亮的樣子,反而泛著紅光,專家解釋因為空汙造成,才會讓月亮看起來偏紅又偏暗。其實最近幾個月來,台灣空氣品質不太好,氣象局發布濃霧特報的密集度大大增加,濃霧特別頻繁,環保署的空氣品質監測,也多次拉警報出現紅燈,濃霧跟空汙兩者幾乎伴隨出現。對此氣象局和環保署解釋,因為今年的氣候不太尋常,1月中旬過後,少了強烈偏北風南下,無法將西半部汙染物帶走外,雨量偏少之下,空氣中的汙染物也無法被沖刷掉,空氣當然很難變好。

最近幾個月來,台灣天空不斷有濃霧出現,除了視覺上,覺得濃霧出現特別頻繁之外,測量數據上,空氣品質也頻頻拉警報,濃霧和空汙兩者之間,連動性似乎相當高。今年2021年2月,各地曾經出現過,空氣品質不佳的日數,全部加總計算,全台灣的空氣品質不良日,直逼近6百天,比起過去兩年,2019和2020年不超過4百天,天數明顯增加不少。

再來不管空氣好或壞,當預測或觀測到陸地能見度不足200公尺時,氣象局就會發布濃霧特報,截至3月23號,今年已經發布了27天的濃霧特報,比起去年2020年,同一時期發布的19天,雖然只多了8天,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濃霧發布密集度大增。

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偏東風的情況,環保署的統計上面,也會把這個歸成一類,就是台灣的西半部,最容易造成空氣品質不良的天氣狀況。環保署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蔡孟裕:「桃竹苗的這個外海這邊會發現有一些,我們稱所謂的渦旋,那渦旋就會更容易的產生一些汙染物的累積,就是說讓汙染物會跨縣市這邊作傳輸」。

空氣品質和大氣條件密不可分,氣象局和環保署從風向解釋,為何今年空氣差,台灣地形複雜,中間有高聳的中央山脈,當風向為偏東風時,風不易越過高山,常會繞高山而行,整個西半部風速偏弱,擴散條件不佳,空氣當然不好。此外在風遇上地形繞過後,容易在台灣海峽上,產生背風渦旋,造成原本已經擴散至海面上的污染物,又再度帶往陸地,使得局部地區空氣汙染物濃度再次上升。

氣候暖化 久未降雨!空汙紅害加劇

空汙來源究竟是來自本土的多,還是境外的汙染比較多,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認為,這是嚴謹的科學議題,有待長時間的分析,才能有結論。專家坦言幾次的大霧當中,也有些霾只是比例上的問題,而紅害頻繁出現,其實也跟暖化缺水等氣候變遷有關。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總監賈新興:「基本上我們在1月下旬之後,整個天氣型態是比較穩定的一個天氣型態,所以它也比較容易,讓這個不管是北部,或者是在中南部,會出現一些空氣品質,比較不良的一個條件出現」。

以往冬天期間大約三到五天,就有一波較強的偏北風南下,將西半部汙染物帶走,但今年自1月上旬寒流結束後,北方冷高壓系統活躍程度降低,多半由微弱的高壓,帶來較弱的偏北風,無強烈北風吹拂的情況下,汙染持續累積,加上連日不下雨,空氣中的汙染物得不到沖刷,一次雨除效應都沒有,空氣也很難變得好。原本就日趨嚴重的空汙危害,隨著極端氣候化,有轉趨嚴重跡象。

記者/張禕呈  周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