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影響 研究顯示未來颱風少四成
2020年下半年度不少水果盛產,卻使得價格崩盤,主因之一就是夏天零颱侵襲,同樣也因為夏天沒有颱風,台灣面臨缺水困境,不過根據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指出,因為地球暖化的關係,未來颱風數量越來越少,或者沒有颱風的情況會持續發生,推估暖化最嚴重的時間點,落在2075年到2100年,颱風生成個數會明顯減少,暖化也會讓太平洋高壓持續增強,因此未來侵台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比過去少四成,東亞與西北太平洋氣候會變得更乾,這些模擬的天氣值是否會成真都還是未知數,為了避免氣候變遷帶來更大的災害,節能減碳對減緩地球暖化的重要性不容小覷。
罕見11月颱襲台 中研院預測未來夏季颱風恐少4成
風雨交加蘭嶼出現14級強陣風,一整排樹被強風吹得左搖右擺,民眾的雨傘更直接被吹到開花,馬路上出現積水,2020年11月6號,閃電颱風侵襲南台灣,不只為東部和離島地區帶來不少雨勢,就連南部也是,墾丁大街冷冷清清,完全沒有攤商出來擺攤,不少店家更是直接拉下鐵門不做生意,罕見的11月秋颱,不僅讓氣象局今年首度發布陸上颱風警報,也為南台灣帶來豐沛雨量,而這樣的氣候變異和以往明顯大不同,現在有專家說,很有可能是地球暖化所造成。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指出,透過系統模擬發現,以1975到2000年颱風生成位置圖來看,西北太平洋颱風的個數密密麻麻,在暖化最嚴重情況下,推估到2075-2100年,颱風生成個數明顯減少許多,暖化也會讓太平洋高壓持續增強,未來侵台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比過去少四成,東亞與西北太平洋氣候也會變得更乾。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表示,「西北太平洋這個地方是,全球的海域裡面,最敏感的,它的颱風的數目會減少到40%,在世紀末的時候,那世紀中也會有明顯的減少。」
以後侵台颱風是來得少 一來就風強雨多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則是說,「譬如說我們現在平均,每年大概是25-26個(颱風)左右,你減掉四成還是有接近10幾到20個左右,那到底會不會往台灣這邊來,那又是天氣值的問題,那個模式裡面比較難處理這一塊。」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監賈新興拿出模擬數據來分析,以過往的8月來講,過去1979-2003年統計,平均每年8月有6個個颱風,2075到2099年預估模擬,可能只剩下3個左右。
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總監賈新興說:「未來在這裡,譬如說到2075-2099年,是這個藍色線,這個就告訴我們說,地球發燒最嚴重情況之下,我們這附近的颱風會變少,而且不是少了一成兩成,是少了將近四成到五成。」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更提醒,「世紀末侵台的颱風它的雨量跟風,大概都會加強到40%-50%以上,所以以後是來的少,可是一來風強雨多。」
許晃雄說未來高溫恐怕會是常態,也就是台灣之後的夏季會越來越長,可能會長達5到6個月,冬季則是越來越短,只剩下1到2個月左右,這樣暖冬的現象,在近3年來越來越明顯。
氣候變遷恐越顯著 以後台灣冬季將越來越短
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語重心長的說,「節能減碳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是一個方法,但是很難,因為大家喜歡這種經濟帶來的好處,短時間的好處,那這長時間的危機,跟我們現在人可能感受不太到。」
全球暖化早已不是未來式的警告,而是現在進行式的災難,氣候變遷影響層面廣大,不僅生態圈面臨考驗,也衝擊到人類的食衣住行,沒人能置身事外。
記者/陳沂琳 張倫昌 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