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合併日產觸礁 協商不成宣告破局

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合併案,經過一個半月協商最終宣告破局。圖/畫面攝自NHK

日產汽車與本田汽車,號稱日本汽車業歷史性的合併,經過短短一個半月,最終宣告破局。

本田合併日產的計畫失敗 協商不成迅速喊卡

去年12月,日產與本田高調開記者會,宣布展開史無前例的合併協商,三菱汽車也參與討論,目標要在半年內完成整合協商,計畫2026年成立持股公司。本田與日產將併入新公司旗下,打算大舉開發電動車與軟體,來應戰美國與中國等海外汽車大廠,一旦合併成真,將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僅次於豐田汽車與福斯汽車。雙方野心勃勃,結果協商喊卡,記者會上就能看出端倪。日產強調雙方平起平坐,但自從啟動協商以來,陸續傳出磋商不順的消息。最後本田向日產提出有意收購日產100%股權,把日產納入子公司,這個舉動引起日產強烈反彈,導致合併協商觸礁。

本田提併購觸怒對手 關鍵在於決策速度落差

本田為何不惜觸怒對方,依舊唐突提出要併購,有專家認為兩家公司決策速度的落差是關鍵。各國車廠競爭分秒必爭,本田認為,日產決策速度太慢、企業重整策略不夠具體。納入子公司來提高效率,是最迅速有效的方式,但卻傷了對方的自尊。

日產跟本田各自擁有優異技術,也是導致破局的因素。譬如日產油電混合車標榜在市區行駛很省油,行駛高速公路油耗卻大增,導致在美國銷量受阻;本田推出的混合動力車,高速行駛的省油效果佳,在北美的銷量不錯,雙方都自恃自家公司優勢,不願屈居人後。

前董座高恩談合併 鴻海與日產合併更符期待

逃亡到黎巴嫩的日產前董座高恩,也透過視訊記者會表達看法。高恩認為比起跟本田合併,日產與鴻海合作更值得期待。但日本政府以經濟安保立場,並不希望外資介入。日產汽車面對虧損的沉重壓力,宣布降低全球產能20%,並計畫裁員9千名員工。在嚴苛的汽車產業,不進則退,日產汽車想挽回頹勢,就看能否下定決心,大刀闊斧。

責任編輯/謝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