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票比例攀升 運輸業疾呼:盼政府負擔
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搭乘大眾運輸使用敬老票的比例攀升,讓自行吸收虧損的交通運輸業者越來越吃不消,據了解,台鐵去年自行吸收半價敬老票約10億元;高鐵公司去年則自行吸收半價敬老票高達57億元。有客運業者認為,應該由政府負擔長者的乘車需求,也有專家認為,敬老票、優待票等補貼應該入法,比TPASS通勤月票更有急迫性。
自行吸收優惠票價差額 衝擊運輸業營運
搭乘大眾運輸便宜又方便,長者使用敬老票還有半價優惠,目前世界多國包含台灣,以「交叉補貼」的方式來維持優待票方案,也以熱門路線的獲利來交叉補貼,部分路線的虧損,票價的部分,以全票票價交叉補貼敬老票、愛心票等優待票價,但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交叉補貼的方式恐怕已讓業者吃不消。
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指出,現在客運的經營環境大不如前,很多運具都沒有辦法有獲利的空間,如果是社會福利像敬老票的補貼,可能不宜用交叉補貼的方式,而必須要編列專門的預算來做補貼。
根據調查,台鐵公司去年自行吸收半價敬老票約10億元;高鐵公司去年則自行吸收半價敬老票高達57億元,首都客運總經理透露,除了市區公車有政府補貼,其他國道、公路客運需要自行吸收優惠票,以台北到宜蘭的路線推估,約2成使用敬老票,業者每年需自行吸收約3000萬元。
敬老票補貼應該入法 專家:比TPASS更急迫
客運公會全聯會認為,長者乘車優惠票價是福利政策,應由政府負擔。更有專家喊出,敬老票補貼應該入法,甚至比TPASS通勤月票更有急迫性,也有學者不贊成全盤式的補貼。
前交通部長賀陳旦表示,「我們難道對於商務艙、坐飛機,也通通都要照樣打折嗎?因為那已經失去了鼓勵出來走或是健康的理由了,減碳所要徵的一些碳稅、碳費,有些部分就應該當成是前面所講這些財源它穩定的來源」。
針對交叉補貼恐面臨的狀況,交通部回應,未來將與相關主管機關研商,就老人票優待設計補貼方案,並編列預算,降低業者負擔,確保大眾運輸的永續經營。
台北/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網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