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雨真的會感冒? 醫揭「雨天4大行為」超傷身

雨天雖然帶來浪漫和寧靜的氛圍,但許多人在雨中往往忽略了一些潛在的健康和安全隱患。你知道雨天的哪些危險行為,對健康有危害嗎?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從被雨淋濕到穿著濕衣服、在積水中玩耍,甚至忽視濕滑路面的風險,都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

1、你一直在雨中淋濕

許多人喜歡在雨中漫步或因突如其來的雨而被淋濕。然而,長時間暴露在潮濕環境中可能導致以下健康問題:

.免疫系統受損

研究顯示,淋雨可能導致體溫下降,進而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感染感冒或流感。另一篇研究提醒大家,當濕冷使得你的體溫下降1℃時,你的免疫力可能減少約30%至37%。那是因為體溫下降會導致血管收縮,減少血液流向皮膚和外周組織,進而降低免疫細胞(如白血球)到達感染部位的效率。

.關節炎風險增加

潮濕和寒冷的環境可能加重關節炎患者的症狀,特別是對於已有慢性關節疾病的人群。2019年的研究顯示,在氣壓低的天氣條件下,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感平均增加了20%;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氣壓越低,關節腫脹或疼痛的指標越惡化,這可能與關節內滑液壓力變化有關。

2、你一直穿著濕鞋/濕衣服

雨天中,鞋子或衣服被打濕是常見情況,但這種行為可能帶來以下風險:

.皮膚感染

濕潤的環境為細菌和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條件,可能導致足癬或其他皮膚感染。一項研究顯示,潮濕環境中,足癬的傳播率顯著增加,特別是在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更衣室和淋浴間,這些地方的濕度通常超過70%,為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長條件。

.濕冷相關疾病

穿濕衣服可能導致體溫過低,增加患上低溫症的風險,特別是在氣溫較低的雨天。穿濕衣服會顯著加速熱量散失,因為水的導熱性比空氣高約25倍,導致身體熱量更快地散發到環境中;在水中或穿濕衣服的情況下,體溫下降速度更快。例如,在10°C的水中,未保護的身體核心溫度可能每小時下降約2°C;穿濕衣服在寒冷環境中暴露12小時至數天,可能導致戰壕足或其他冷相關傷害。這些傷害通常伴隨腫脹、麻木和疼痛。

3、你一直在積水中行走/玩耍

積水看似無害,但其實隱藏著多種健康風險:

.細菌與病毒感染

洪水或積水地區,特別是農田、牧場或城市下水道附近,病菌濃度較高。這些積水中可能含有病原體,如大腸桿菌或鉤端螺旋體,接觸或誤食被污染的水可能導致胃腸道疾病或鉤端螺旋體病。2000年泰國大雨後的水災期間,其鉤端螺旋體病爆發,感染人數超過5000人,死亡近200人;2009年莫拉克風災後積水,台灣南部地區在短短兩個月內確診超過150例鉤端螺旋體病病例,其中1例死亡。

.皮膚損傷

酸雨可能含有硫酸鹽、氮氧化物和氨等化學物質,這些物質會對皮膚產生刺激作用,導致乾燥、紅腫或瘙癢。酸雨的pH值通常低於5.6,長期接觸可能破壞皮膚的天然屏障功能引發過敏症狀。

4、你忽略了天雨路滑

雨天中,交通事故的風險顯著增加,這不僅對生命安全構成威脅,也可能對健康造成長期影響:

.你容易滑倒或摔傷

濕滑的路面容易導致行人滑倒,可能造成骨折或其他外傷。在濕滑地面上,跌倒事故中約有5%-15%會導致嚴重傷害(如骨折),其中老年人是高風險群體,可能出現髖關節骨折或脊椎壓縮性骨折。

.車禍事故,在雨天增加

雨天的交通事故率比晴天高出2至3倍,主要原因包括視線不佳、路面濕滑和駕駛員反應時間不足。台中市警察局的統計顯示,2022年上半年雨天期間平均每日發生48.3起交通事故,顯示雨天事故風險顯著增加;國際研究指出,雨天車禍的發生率增加了約14%,其中85%以上的事故與駕駛員未能適應雨天條件有關。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雨天出門「1部位」一定要做好保護,否則又腫又癢!醫忠告 尤其騎機車感染機率大增
·下雨天千萬別穿夾腳拖出門!醫嚴厲警告 意想不到「超慘下場」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