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颼颼!注意心臟病危機 中醫師推薦「3大穴道」保養
隨著寒流來襲,心臟病患者更需提高警覺!低溫會讓血管收縮,增加心臟負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特別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或肥胖等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心血管健康。
中醫師莊博甯表示,心臟病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主要因心血管阻塞、供血不足,導致心肌缺氧、心律不整,甚至心肌梗塞。臨床常見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飲食不當、缺乏運動等,這些都會加速動脈硬化,增加心臟病風險。
心臟病的常見症狀,你中了幾項?
🔸胸悶、胸痛:特別是劇烈活動或受寒時加重
🔸心悸、心跳異常:感覺心跳過快、過慢或不規則
🔸呼吸急促:稍微活動就氣喘
🔸手腳冰冷、冒冷汗:心臟供血不足的警訊
🔸頭暈、昏厥:可能與血液循環不良有關
🔸肩膀、手臂(尤其左側)疼痛:部分患者會有放射性疼痛
莊博甯提醒,若出現劇烈胸痛、呼吸困難、突然昏厥,應立即就醫,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針灸+中藥+食療全方位護心!
1. 針灸保健
針灸透過刺激穴位疏通經絡、調節氣血,有助於減少心悸、胸悶,增強心臟功能。
推薦3大護心穴位
📍內關穴(手腕內側,腕橫紋上2吋)—緩解心悸、胸悶
📍心俞穴(背部第5胸椎旁開1.5吋)—調理心氣,增強心臟功能
📍膻中穴(兩乳頭連線中點)—舒緩胸悶、促進氣血運行
按壓穴位時,感覺微痠即可,每次約1-2分鐘,有助於心臟保養!
2. 中藥調理
中藥強調補氣活血、強心護心,可根據體質選擇適合的藥方。
補氣養心:黃耆、人參、黨參,可增強心臟耐力
活血化瘀:丹參、川芎、赤芍,可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栓風險
寧心安神:酸棗仁、遠志、茯神,可改善心悸、失眠
服用中藥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以確保安全!
3. 食療護心
「藥食同源」,適當飲食調養,可減少心血管負擔。
護心食材推薦
✔全穀類:燕麥、糙米,富含膳食纖維,幫助降低膽固醇
✔深色蔬果:番茄、紅甜椒、莓果類,富含抗氧化物,有助於血管健康
✔堅果種子類:核桃、杏仁、亞麻籽,含有Omega-3,有助於抗發炎
避免高油、高鹽、高糖飲食,以降低心臟負擔!
護心4大建議,讓心臟更強健
✅規律運動:適度運動,如散步、太極拳,促進血液循環
✅充足睡眠:睡眠不足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建議每天睡足7-8小時
✅控制壓力:過度緊張、焦慮會影響心率,建議練習深呼吸、冥想
✅做好保暖:天冷時注意添衣,特別是早晨、夜間出門時,避免血管劇烈收縮
莊博甯說明,心臟病是一種可預防、可調養的疾病,透過中醫針灸、中藥調理、健康飲食與良好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冬季氣溫驟降,更要特別留意心臟保養,與合格中醫師討論適合的調理方式,讓心臟更健康,遠離疾病威脅!
(記者 李政純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心跳一下子快、一下又變慢,怎麼跳算異常?
.心肌梗塞突發作!醫授「送醫前自救方法」 肩膀痠痛活動後又好是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