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失眠迷思 告別睡眠困擾的關鍵
許多人深受失眠困擾,但往往受到各種睡眠迷思的影響,像是「一定要睡滿八小時」或「週末補眠可以彌補疲勞」,這些觀念不僅無助於改善睡眠,還可能加重失眠問題。以30歲的工程師小米為例,她因繁重的工作壓力長期熬夜,試圖靠週末補眠來恢復體力,但效果不佳,週日晚上反而更難入睡。
身心科醫師鄭佳益指出,這樣的「補眠習慣」對許多失眠者來說是一大困境。他統整了三大失眠迷思,幫助大家正確認識睡眠問題:
迷思一:每個人都需要睡滿八小時
實際上,睡眠需求因人而異,大多數成年人需要7至9小時的睡眠,而非固定的8小時。關鍵在於你白天是否保持清醒,若精神良好,代表你的睡眠時長適合你。
迷思二:躺著也算休息
有些人認為躺在床上閉眼就能休息,但這可能讓心理對床產生焦慮,加重失眠。若躺了30分鐘仍無法入睡,應起身進行放鬆活動,避免使用3C產品,等到有睡意再回床休息。
迷思三:週末補眠能彌補平日睡眠不足
雖然週末補眠可以緩解疲勞感,但無法完全彌補長期睡眠不足帶來的健康問題,甚至可能打亂生理時鐘,造成週日晚更難入睡。建議平日保持規律作息,並可利用午睡(15-20分鐘)來補充能量。
破解失眠的關鍵
鄭佳益醫師強調,改善失眠的關鍵在於改變對睡眠的迷思。與其追求固定的睡眠時數或靠補眠,應調整工作與生活安排,提升睡眠品質。最後,他提醒大家:
- 找出適合自己的睡眠時數,不必過度追求八小時。
- 如果睡不著,應起身活動,避免焦慮加重。
- 規律作息比週末補眠更有助於長期健康。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莫名突然失眠? 醫揪「6個隱藏原因」你可能無感:年紀越大也是其中之一
·睡覺常高舉雙手舉過頭? 醫示警「小心釀2種病」:常左躺也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