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豬進5千噸「抽查僅2件」 消基會憂業者洗產地
消基會今年又對市售豬肉食品展開調查,在北中南地區隨機購買600件豬肉食品,竟發現有6.5%未依產地標示,其中美國進口豬肉製品占比僅0.3%,跟食藥署公布的比例有落差,讓消基會質疑,是否有業者「洗產地」致部分肉品流向不明。
消基會抽查600件含豬肉產品 僅2件為美豬
市售豬肉食品標示真的確實嗎?繼上回調查國內進口美豬的流向後,消基會今年再度展開調查,在北中南地區隨機購買600件含豬肉成分的食品,包括超市、餐飲業、量販店、市場攤販及便利超商,發現有6.5%未依規定標示產地,像是北市一家火鍋店其豬肉產地來源只標示台灣,但菜單中卻有西班牙伊比利豬。
消基會董事長吳榮達指出,法規規定本來就要根據使用的數量來排比,認為它就是標示不符合規定的狀況。
豬肉儀表板統計 美豬進口5千噸「排行第3多」
而調查樣品中的豬肉產地來源多半來自台灣,其次是西班牙,美國僅占0.3%,但根據食藥署最新公布的豬肉儀表板資訊顯示,美國進口豬肉及豬隻其他可食部位,進口數量共5千多噸,在所有進口肉品中排名第三,消基會認為跟市場稽查的比例有落差,恐怕有「洗產地」的可能?
吳榮達提到,是不是在標示原產地的部分有偷天換日的狀況,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鄭維智則表示,113年7月已完成查核豬肉原料原產地標示,共計26萬2969件次,總共查獲97件標示不符規定,標示美國豬肉者占0.9%。
得嚴格落實產地標示,建立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台北/陳酈亭、甘而棣 責任編輯/吳苡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