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到頭暈、想吐! 圖解「按摩4位置」緩解中暑不適
近年來高溫現象,加上台灣的天氣屬於悶、熱、濕,人體熱量不易散發,汗液不容易蒸發,會感到非常難受無比,更容易造成所謂的「中暑」,也就是熱傷害之一。
留意熱急症徵兆 盡速就醫防憾事
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中暑等熱急症,當疑似出現中暑等熱急症的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中暑分2種 陰暑、陽暑處置方式一次看
中醫師蘇英碩指出,在中醫的觀點來看,中暑又分為「陰暑」與「陽暑」,兩者的致病機轉與症狀表現有些差異,處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陽暑
長時間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高」的環境下工作或活動的人,例如工人、農夫等等戶外長時間工作者,即便流了很多汗,也無法排出身體多餘的熱,體溫調節中樞因過度炎熱而失調。是由於動而得之,故名「陽暑」。
1、刮痧
陽暑可利用刮痧幫助體內熱氣散出,利用邊緣光滑的刮痧板,塗上凡士林或潤膚乳液,盡量刮背部/頸部肌肉豐厚處,不須太用力,有刮出痧即可散熱。
2、穴位按摩
在頸後大椎穴以及頭部側邊的太陽穴處擦些清涼油,幫助散熱。
大椎穴:低頭頸部後面最高處即是穴位,功效升陽,益氣,退熱,補虛。
太陽穴:頭顳部之凹陷處,功效止頭痛,止眩暈。
▲陰暑
常因為夏天長時間吹冷氣,例如業務員,室內工作者等等,吃太多冰品、或是在外頭曬得太熱後沒有緩衝一下就進入冷氣房,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快速收縮。感覺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好像在三溫暖裡悶著。是由靜而得之,故名「陰暑」。
1、不建議刮痧
陰暑因為受熱機轉與陽屬不同,所以不建議刮痧。
2、穴位按摩
胸悶、噁心可以按壓內關穴,頭暈、頭痛可以按壓風池穴。
內關穴:手掌橫紋向內數三指服處,功效和胃、寬胸、降逆、止嘔。
風池穴:後腦杓斜方肌上緣凹陷處,功效清頭目,利五官七竅。
中醫食療養生-清暑茶
準備食材西洋參2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竹葉1錢、薄荷1錢。
•料理方式
將以上藥材加入1000c.c.水,大火滾後,以文火續煮15分鐘。把藥渣濾乾淨後,置於室溫放涼後即可飲用。
•食材介紹
-西洋蔘:甘、微苦、寒、補氣養陰,清火生津。西洋參的根含12種以上的皂甙,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還有抗缺氧和抗疲勞、增加心肌收縮力、以及止血和抗利尿等作用。
-麥門冬:甘、微苦,微寒,養陰潤肺、益胃生津。麥冬含多種皂甙,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吞噬能力,提高免疫功能,有抗心律失常和擴張外周血管作用。
-五味子:酸,甘,溫,生津斂汗,寧心安神。五味子主含揮發油、有機酸、鞣質,對神經系統各級中樞均有興奮作用,亦能增強免疫力。
•喝法
可裝入保溫杯帶出,天氣熱時以少量多喝為主。
•注意事項
飲水量以體重×40ml做計算(例如:60kg×40=2400ml);單次喝水不要超過500ml,每1-2小時補充1次。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熱到汗流不停!盤點「6大消暑秘訣」網大讚 沖冷水澡反害更燥熱
·熱到只想吃冰涼的!專家驚揭「4類以為解暑卻更上火食物」 冰塊、冰品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