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頻傳!醫列「10大症狀」恐是地震症候群:耳鳴、難入睡中了

台灣地區目前的地震頻傳,大家都在睡覺,也不知道搖了多少次的有感地震!這樣的地震頻繁發生,不僅對人們的生活安全造成威脅(花蓮,又有大樓倒了),也會默默引發一些民眾所謂的「地震症候群」。

地震症候群 3種人最易發生

重症醫師黃軒說明,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也被稱為假性地震症候群(Pseudo earthquake syndrome)或地震後頭暈症候群(Post Earthquake Dizziness Syndrome),是一種在經歷頻繁地震後可能出現的心理和生理反應。

先前的研究也曾發現,在強震發生後的四個內,在有持續餘震區域的人們,許多人確實也會或多或少有頭暈症狀。而這些都好發於:女性、高齡者、住在高樓層者。

地震症候群(Earthquake Syndrome)常見的症狀

1、頭暈:感覺自己或周遭環境在移動或旋轉。

2、平衡困難:走路或站立時感到不穩。

3、耳鳴:耳內持續發出高頻嗡嗡聲或其他聲音。

4、焦慮:感到緊張或不安。

5、失眠: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差。

6、恐慌發作:突然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

7、注意力不集中:難以專注於任務或活動。

8逃避行為:避免與地震相關的事物或情境。

9、過度警覺:對周圍環境過度敏感。

10、易受驚嚇:對突然的聲音或動作反應過度。

這些症狀,不一定全部都會出現。但偶有一些小症頭,可能會在地震後的數小時至數天內出現,並且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例如:半夜一接收到地震警報,也會開始焦慮不安,難以再入睡了。

面對地震症候群時,什麼時候要去看醫生?

專家建議,以下情況可尋求專業的服務:

1、持續的不安感:如果地震後無法進行日常活動,持續感到暈眩和不安,這可能是尋求幫助的信號

2、食慾和睡眠問題:當因為焦慮而吃不下飯、睡不著,並且這些症狀嚴重影響生活時

3、情緒波動:如果經歷了劇烈的情緒波動,如憤怒、悲傷或絕望,並且這些情緒難以自我管理

4、社交隔離:如果開始避免與他人互動,或者感到與周圍環境脫節

5、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徵兆:如持續的恐慌、夜間惡夢、回避與創傷相關的事物或地點

黃軒強調,一些專業的心理輔導,是可以提供短期的心理支持,嚴重的話,醫生也會開立抗焦慮藥物來穩定思緒和情緒,以幫助恢復心理和精神狀態。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地震不斷精神好緊繃!營養師推「6類食物」舒緩焦慮情緒 咖啡、甜食最好少碰
·睡覺時發生地震該往哪去?消防署給「5點建議」 先別急著離開床